论伊朗巴列维王朝的覆灭
被引量:7
Why Did the Pahlavi Dynasty Suddenly Collapse?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54,共12页
World History
参考文献15
1 M.M.米拉尼.《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形成:从君主制到伊斯兰共和国》(Mohsen M. Milani, The Making of Iran ' s Islamic Revolution : From Monarchy to Islamic Republic ),威斯特维(Westview)出版社,1988年版,第xxi,112页,第123-124页,第37—56页,第32页,第44页,第46页,第65—67页,第97页,第97—100页,第128页,第108页.
2 S.巴克哈什.《阿亚图拉的统治:伊朗和伊斯兰革命》(Shaul Bakhash, The Reign of the Ayatollahs : Iran and the Islamic Revolution ),纽约,1984年版,第9页.
3 E.阿布拉哈米安.《两次革命之间的伊朗》(Ervand Abrahamian, Iran : Between Two Revolutions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26—427页,第245—246,249—250页,第250页,第421—422页,第448-449页.
4 J.佛兰.《脆弱的抵抗:伊朗从1500年至革命的社会变迁》(John Foran, Fragile Resistance :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Iran from 1500 to the Revolution ),牛津,1993年版,第362页,第362页.
5 M.阿姆贾德.《伊朗:从君主独裁到神权政治》(Mohammed Amjad, From Royal Dictatorship to Theocracy ),纽约,1989年版,第129页,第64页,第67页.
6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7月第1版,第153—154,161,169页.
7 乔治·伦乔夫斯基编.《巴列维家族统治下的伊朗》(George Lenczowski, ed. , lran Under the Fahlavis ) ,加利弗尼亚,1978年版,第434-438页,第438页,第104,477页,第446页,第83页.
8 Y.亚历山大,A.南斯编.《美国和伊朗:文献实录》(Yanah Alexander & Allan Nanes, eds. The United States and Iran, A Documentary History),阿勒西娅丛书,1971年版,第315—329页.
9 P.达涅希瓦尔.《在伊朗的革命》(Parviz Daneshvar, Revolution in Iran ),伦敦,1996年版,第51页.
10 费雷敦·胡韦达.《伊朗国王倒台始末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3页,第14页.
同被引文献95
1 哈全安.伊朗现代化进程中的世俗政治与宗教政治[J] .史学理论研究,2008(3):61-70. 被引量:11
2 钱乘旦.论伊朗现代化的失误及其原因[J] .世界历史,1998(3):28-39. 被引量:20
3 赵增泉.神权统治下的伊朗——评霍梅尼政权的性质和特点[J] .西亚非洲,1981(1):21-26. 被引量:1
4 赵增泉.巴列维王朝的兴亡[J] .西亚非洲,1980(1):18-25. 被引量:2
5 陈明明.变革社会中的政治权威:1920—1979[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7(2):26-32. 被引量:4
6 吴成.伊朗伊斯兰革命根源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3(3):53-57. 被引量:1
7 许博渊.对伊朗现政权的一些看法[J] .西亚非洲,1982(4):11-15. 被引量:1
8 刘靖华.伊斯兰教、神权政体与发展——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宗教与政治发展的同构分析[J] .西亚非洲,1990(4):44-51. 被引量:1
9 彭文斌,郭建勋.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J] .民族学刊,2010,1(2):13-18. 被引量:61
10 哈全安.从白色革命到伊斯兰革命——伊朗现代化的历史轨迹[J] .历史研究,2001(6):134-14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7
1 陈安全.伊朗伊斯兰革命研究综述[J] .历史教学问题,2005(1):72-75. 被引量:1
2 朱伟东.伊斯兰革命前后美国对伊政策述评[J] .唐都学刊,2007,23(5):69-72. 被引量:1
3 王丽君.1905-2005年间伊朗社会发展的中国视角解读[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2):32-38. 被引量:1
4 车效梅,王泽壮.城市化、城市边缘群体与伊朗伊斯兰革命[J] .历史研究,2011(5):126-141. 被引量:9
5 常健.预期反差的社会效应与管理[J] .学海,2013(2):103-111. 被引量:3
6 李福泉,王昕祎.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阿舒拉节的社会动员功能——基于政治仪式分析的视角[J] .中东研究,2022(1):144-166.
7 母仕洪,蒋真.伊朗教育世俗化改革及其对两次革命爆发的影响[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1):142-151.
二级引证文献15
1 王泽壮.从“理论批判”到“武器批判”——论伊朗“8·19”政变和“库姆事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J] .安徽史学,2007(6):11-16. 被引量:1
2 宋晨.从文明冲突论看后冷战时代美伊博弈[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0):51-52.
3 任灵兰.2011年中国世界史研究述评[J] .世界历史,2012(3):82-106.
4 张超.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人口[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3):44-49. 被引量:1
5 刘雪莉,陈俊华,余玲,徐中强,宋新硕.中国与伊朗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 .世界地理研究,2016,25(1):31-38. 被引量:2
6 范一郎.19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伊朗白色革命问题研究综述[J] .高校社科动态,2016(3):12-16.
7 张春颜,阎耀军.重大灾害引发“后发危机”的生成机理与防控策略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17(6):90-102. 被引量:7
8 张超.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中产阶层的构成及变化[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5(2):13-22. 被引量:1
9 孙宝国.国内外西亚城市文化发展研究现状评析[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2):96-102.
10 常健,毛讷讷.新时期中国公共冲突的变化趋势及其治理策略[J] .中国行政管理,2019,0(5):131-137. 被引量:6
1 陈雪娇,丁杰.论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犹太人的状况(1925—1979)[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31(4):1-12.
2 卫凤娇.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妇女社会地位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13(21):93-94.
3 时正.伊朗末代王朝的兴衰[J] .全国新书目,2009,0(7):59-59.
4 尹爱栋.浅析伊朗巴列维王朝的“白色革命”[J] .黑龙江史志,2013(17):47-48.
5 金彩云.伊朗巴列维王朝覆灭根源探析[J] .西亚非洲,2004(5):64-68. 被引量:3
6 刘湜.萨法维王朝至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2X):151-151.
7 尧步.现代"灰姑娘"系列之一 伊朗前王后法拉赫·巴列维[J] .世界博览,1997,0(1):19-21.
8 张信刚.大中东行纪[J] .回族文学,2012(3):62-68.
9 张超.巴列维王朝时期的伊朗人口[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3):44-49. 被引量:1
10 陈德生,李晓婷,黎朗,朱英豪,郑智炜,赋格,Monkey.何处是伊朗[J] .商务旅行,2009,0(8):4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