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法学》
200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Contemporary Law Review
参考文献4
-
1哈罗德[美],伯曼编,陈若桓译.《美国法律讲话》第四讲“陪审制度”,三联书店,1988年版.
-
2丹宁勋爵[英].《法律的正当程序》,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53页.
-
3哈罗德·伯曼编 陈若桓译.《美国法律讲话》[M].三联书店出版,1988年版.第9页.
-
4大木雅夫著[日],范愉译.《比较法》,第245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同被引文献9
-
1叶秀山主编.《西方哲学史》第六卷,凤凰出版社1995年版,第138页.
-
2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0页.
-
3陈聪富.韦伯论形式理性之法律.清华法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
4葛洪义.“监督”与“制约”不能混同——兼论司法权的监督与制约的不同意义[J].法学,2007(10):3-6. 被引量:28
-
5李文伟.从法律公共事件看刑事诉讼的研究范式——从公开逮捕谈起[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131-138. 被引量:1
-
6蒋德海.法律监督还是诉讼监督[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2(3):84-92. 被引量:23
-
7甄贞,郭兴莲.诉讼监督的原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18(4):11-17. 被引量:11
-
8王志国.诉讼监督的理论与实践——“2010诉讼监督论坛”综述[J].法学杂志,2010,31(11):1-4. 被引量:14
-
9陈瑞华.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2001(1):21-28. 被引量:110
-
1李少波.如何认识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与黄松有同志商榷[J].人民检察,2000(9):54-57. 被引量:5
-
2李圣前.论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J].山东审判,2001,17(1):21-23.
-
3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若干思考[J].人民司法,2000(A01):58-60. 被引量:1
-
4潘科玉.民行检察中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和协调[J].乌蒙论坛,2013,0(1):64-66.
-
5徐国华.法院变更罪名权与辩护权的衔接[J].律师世界,2001(2):35-36. 被引量:8
-
6赵志建.努力推进审判权、检察权规范行使[J].北京人大,2014,0(7):53-53.
-
7柴慧婕.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J].科技资讯,2010,8(24):225-225.
-
8田峰.以适当论的范式解构审判权的行使[J].社会科学家,2015,30(10):115-119.
-
9杨成良.民事审判权行使的法律控制之透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9-23.
-
10钟俊芳.论诉讼调解中当事人处分权的虚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23(4):78-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