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出民事诉讼模式的误区——民事诉讼模式划分问题研究
被引量:
1
Out of "Wrong Place" in Civil Litigation Mode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和民事诉讼模式划分问题,通过对两种划分方法的对比,将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从原则和模式两个层次上予以界定,以及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背景下为了民事审判方式能正确进行,必须超越两大法系在具体制度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运用模式分析法,将它们的共同点统一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上。
作者
华小鹏
机构地区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32-35,共4页
Journal of Th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关键词
民事诉讼模式
当事人主义
民事审判方式
职权主义
两大法系
问题研究
共同点
存在
具体
超越
分类号
D91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1
参考文献
3
1
[英]戴维·郝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2
兼子一 竹下守夫 白绿铉译.《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第320页.
3
[日]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诉讼法》,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共引文献
17
1
姚志坚,陈传胜.
假执行与滥用上诉权 惩罚制度之设立[J]
.人民司法,2004(8):33-35.
被引量:2
2
罗飞云.
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与处分原则的完善[J]
.当代法学,2002,16(12):140-143.
被引量:5
3
聂铄,胡克敏.
试比较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当代法学,2002,16(8):95-98.
被引量:3
4
邱星美.
民事再审案件审理范围探讨[J]
.法律适用,2006(12):34-36.
被引量:4
5
黄松有.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理论基础与制度构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基本思路[J]
.法学研究,2007,29(4):3-23.
被引量:31
6
张大海.
诉讼调解既判力论[J]
.政法论坛,2008,26(5):102-109.
被引量:12
7
张永泉.
书证制度的内在机理及外化规则研究[J]
.中国法学,2008(5):109-122.
被引量:39
8
王锡锌.
当代行政的“民主赤字”及其克服[J]
.法商研究,2009,26(1):42-52.
被引量:54
9
相庆梅.
诉权来源的追问和证成[J]
.求索,2009(2):126-128.
10
潘剑锋.
论司法确认[J]
.中国法学,2011(3):41-49.
被引量:71
同被引文献
16
1
李浩.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法学,1999(3):119-126.
被引量:64
2
季卫东.
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93(1):83-103.
被引量:749
3
郭星亚,陈惠忠.
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先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评析[J]
.中国律师,2002(5):46-48.
被引量:1
4
张卫平.《诉讼架构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章,第100—108页,第440页以后.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就级别管辖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法函[1995]95号)
6
《最高法院关于检察院提出抗诉再审维持案件,检察院再次提出抗诉应否受理的批复》([1995]7号)
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调研小组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98页,第300页以后,第97—98页,第199、279页.
8
Lawrence B. Solum, Procedural Justice, http://ssrn.com/abstract = 508282.
9
陈计男.《民事诉讼法(上)》,三民书局,2004年增订三版,第14页.
10
徐卉.《边界下的事实》.载王敏远编.《公法》(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以后.
引证文献
1
1
刘荣军.
民事诉讼中“新职权主义”的动向分析[J]
.中国法学,2006(6):181-187.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蓝星兴.
无条件“调解优先”倾向应当刹车[J]
.西部法学评论,2009(1):134-138.
被引量:2
2
公丕祥.
能动司法与社会公信:人民法官司法方式的时代选择——“陈燕萍工作法”的理论思考[J]
.法律适用,2010(4):2-6.
被引量:28
3
宋明志.
民事诉讼改革中的法官程序裁量权[J]
.东方法学,2009(6):144-157.
被引量:2
4
应松年,胡卫列,张步洪,杨伟东,王建新,杜宏伟,崔俊杰,刘洋.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3):60-68.
被引量:21
5
王学成,张和林.
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的冲突与和谐——兼论和谐社会视角下民事检察工作的转型[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9(2):117-122.
被引量:10
6
陈桂明,侍东波.
试论民事诉讼法学的进路——以2006年研究成果为对象的总结与分析[J]
.中国法学,2007(2):159-171.
被引量:6
7
吴英姿.
民事诉讼程序的非正常运作——兼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实践理性[J]
.中国法学,2007(4):144-159.
被引量:22
8
况继明.
试论民事程序法治与实体法治的规范健全——人民法院如何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87-94.
9
李早.
论英美对抗制诉讼模式的证据制度及启示[J]
.理论学刊,2008(5):97-99.
被引量:2
10
熊跃敏.
民事诉讼中法院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法理、规则与判例--以德国民事诉讼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法学,2008(4):119-127.
被引量:33
1
李磊.
走出民事诉讼模式的误区——民事诉讼模式划分问题研究[J]
.广东法学,2004(6):29-32.
2
唐荣刚.
与相关民事关系并存时劳动关系的模式划分及法律适用[J]
.人民司法,2010(10):28-30.
被引量:2
3
季秀平.
论权利与权力[J]
.淮阴师专学报,1996,18(2):63-67.
被引量:2
4
邓文胜.
浅论大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协助问题[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2):34-36.
5
武晓慧.
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模式化重构[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15,25(1):102-105.
6
冯珂.
紫荆论坛文章评议[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6(2):316-321.
7
刘宪平,史菁华.
我国民事调解缺陷及其改进[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8):251-252.
8
武晓慧.
论公诉裁量权的模式划分[J]
.临沂大学学报,2015,37(2):122-125.
被引量:1
9
托马斯.帕尔,李志明.
论新东欧资本主义社会模式[J]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8(1):34-49.
10
云南2008年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J]
.农村经营管理,2008(1):20-20.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