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3,共5页
People's Judicature
参考文献8
-
1焦洪昌.《对法院向人大会议报告工作的质疑》.《岳麓法学评论》第二卷,第108页
-
2王利明.“论权力机关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监督”,《中国司法评论》总第2卷,第67页.
-
3《中国法官遭遇“公众信任危机”》.中国法官网.
-
4“沈阳市中级法院报告未获市人大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2月15日.
-
5“专家称沈阳人大不通过案是民主政治的标志性事件”.《中国青年报》,2001年2月16日.
-
6“否决案引出‘沈阳模式’沈阳中院事件引出新课题”.《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12日.
-
7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J].法学,1996(9):3-5. 被引量:24
-
8“‘汪伦才案件’系列报道”.《人民日报网络版·中国人大新闻》,2001年11月29日.
共引文献24
-
1邓志宏.试论人大监督权与司法独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24-26. 被引量:1
-
2魏斌,余茜.司法独立与人大监督之调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324-326. 被引量:1
-
3万其刚,蔡春红,苏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研究[J].当代法学,2004,18(6):17-28. 被引量:5
-
4袁明圣.诉讼保障制度的必要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1):40-43.
-
5魏金汉.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制度成因探析[J].福建法学,2002(1):50-52.
-
6童勇.人大对法院行使质询权不应质疑[J].政治与法律,2002(6):61-64. 被引量:2
-
7申验.论人大个案监督——以司法的性质为视角[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2):39-40. 被引量:1
-
8陈颖洲,丁镭.人民法院应接受人大询问而非质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1):113-115.
-
9丁茂福.从柔性监督到刚性监督——完善人大对审判工作的监督机制[J].福建法学,1998,0(3):18-22.
-
10童之伟.顺应时势变迁更新人大制度理念[J].法学,2009(12):3-1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51
-
1魏斌,余茜.司法独立与人大监督之调适[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324-326. 被引量:1
-
2顾培东.司法能动主义的蕴含[J].法律适用,2010(Z1):11-14. 被引量:44
-
3金太军.建设政治文明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J].理论探讨,2004(4):5-8. 被引量:9
-
4何才林.夹缝中的变革——以行政审判管辖权为视角的叙事[J].北大法律评论,2009,10(2):520-545. 被引量:7
-
5肖扬.人民法院改革的进程与展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3):4-8. 被引量:35
-
6卞建林.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J].政法论坛,2000,18(6):120-126. 被引量:87
-
7周汉华.论建立独立、开放与能动的司法制度[J].法学研究,1999,21(5):1-18. 被引量:99
-
8依法治国与司法体制改革研讨会纪要[J].法学研究,1999,21(4):149-158. 被引量:29
-
9陈瑞华.对两审终审制的反思——从刑事诉讼角度的分析[J].法学,1999(12):18-25. 被引量:43
-
10王晨光.论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权和人大对法院个案监督权的冲突及其调整机制[J].法学,1999(1):19-25.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15
-
1邓志宏.试论人大监督权与司法独立[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24-26. 被引量:1
-
2谢丽琴.强化对审判权实施监督的实证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66-69.
-
3陈建刚.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33-35. 被引量:1
-
4谢丽琴.对审判权监督的必要性——一个实证的角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61-63. 被引量:2
-
5高新华.两审终审制度与行政诉讼原告诉讼权利保障[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5):44-47.
-
6洪发胜.论检察权的外部配置——以司法权力结构的平衡为视角[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0):21-22.
-
7崔英楠,崔皓旭.近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热点问题述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3):109-115. 被引量:6
-
8吴越.法律组织之关系及运作机制[J].焦作大学学报,2015,29(2):120-123.
-
9连振隆,倪国良.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人大司法监督主体科学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6(2):214-218. 被引量:2
-
10包美霞,易赛键.论司法权威的理性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4):184-1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6
-
1屠凯.我国《宪法》第三条第四款的程序意蕴[J].政治与法律,2023(2):31-45. 被引量:5
-
2陈娟,何定洁.择地起诉:行政案件跨区划管辖改革的路径检视[J].司法改革论评,2023(1):234-249.
-
3林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稳定型权力机关[J].中外法学,2023,35(3):625-645. 被引量:4
-
4杜强强.论我国宪法上的议行复合结构[J].法学研究,2023,45(4):40-55. 被引量:4
-
5屠凯.论大湾区的规则体系和治理结构[J].法学评论,2023,41(2):46-58. 被引量:7
-
6钱坤.论《共同纲领》中的民主原则[J].法学评论,2021,39(6):27-39. 被引量:4
-
7周航.民法典保障基本权利的内在机理、路径与限度[J].东南法学,2023(2):214-237.
-
8刘怡达.谁是宪法实施主体?——以宪法文本为中心的分析[J].东南法学,2021(2):103-119. 被引量:2
-
9秦前红.论人大监督重大行政决策的强化[J].东方法学,2022(4):159-170. 被引量:7
-
10刘茂林,韦艳芹.借鉴、剖析与完善——对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再次关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1):23-26. 被引量:4
-
1构建社会信任新模式[J].党课,2013(18):122-124.
-
2钟厚涛.蔡英文两岸路线且行且看[J].台声,2014(6):39-39.
-
3失去对法律的信任最可怕[J].学习之友,2011(4):12-12.
-
4丁澜,周敏.香港公务员管理[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0):198-199.
-
5如何重构政府公信力[J].求知,2013(5):63-63.
-
6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重要支柱[J].党课,2011(22):44-44.
-
7郎佩娟.如何重构政府公信力[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2):18-19.
-
8辛集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J].公民与法治,2016,0(19):15-16.
-
9王溪,王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管理体制改革[J].云南社会科学,2008(S1):163-164.
-
10杨桃源.建立有效率和公正的政府[J].瞭望,2007(30):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