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绿洲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bout the Ecological Economy on the Large System of Oaisis
出处
《实事求是》
2002年第6期38-41,共4页
Seek Truth From Facts
同被引文献45
-
1姚发业,岳钦艳,刘文英.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1):91-92. 被引量:7
-
2钱云,刘秀娟.新疆绿洲的形成、演变和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1996(1):26-31. 被引量:9
-
3樊自立.塔里木盆地绿洲形成与演变[J].地理学报,1993,48(5):421-427. 被引量:116
-
4张军民,王立新.新疆绿洲开发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597-603. 被引量:9
-
5周跃志,李晓东,潘晓玲,吕光辉.新疆现代绿洲稳定性的尺度条件简析[J].干旱区研究,2004,21(4):403-406. 被引量:7
-
6罗格平,周成虎,陈曦.干旱区绿洲景观尺度稳定性初步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4,27(4):471-476. 被引量:43
-
7任继周,万长贵.系统耦合与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以祁连山一临泽剖面为例[J].草业学报,1994,3(3):1-8. 被引量:168
-
8沈玉凌.“绿洲”概念小议[J].干旱区地理,1994,17(2):70-74. 被引量:28
-
9冯亚斌.干早区绿洲形成演变与开发利用研究[J].新疆环境保护,1994,16(4):26-29. 被引量:6
-
10刘秀娟.对绿洲概念的哲学思考[J].新疆环境保护,1994,16(4):13-18.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4
-
1周跃志,潘晓玲,吕光辉.现代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与绿洲稳定性概念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z1):8-11. 被引量:3
-
2王哲,杨晓梅,代燕.中心城市在旱生境下绿洲经济发展的作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70-73. 被引量:1
-
3毋兆鹏.艾比湖流域绿洲稳定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6):44-50. 被引量:5
-
4周跃志,常顺利.对绿洲概念本质特征的思考[J].中国沙漠,2009,29(6):1169-117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周跃志,吕光辉,秦燕.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生态经济脱钩分析[J].生态经济,2007,23(9):83-86. 被引量:28
-
2袁榴艳,杨改河,冯永忠.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以新疆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41-47. 被引量:42
-
3李强.新疆城市经营的协调发展[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5(4):30-32.
-
4张平,刘普幸.河西走廊瓜州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风险防御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731-734. 被引量:5
-
5王旭丽,刘学录.基于RS的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稳定性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5):665-669. 被引量:16
-
6周耀治,李金叶.基于生态经济生产力标准的绿洲分类探讨[J].干旱区研究,2010,27(6):821-824. 被引量:2
-
7董智,李红丽.乌兰布和沙漠人工绿洲沙害综合控制技术体系[J].中国沙漠,2011,31(2):339-345. 被引量:7
-
8刘延国,王青,王军.官司河流域景观稳定性的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1):137-142. 被引量:5
-
9刘延国,王青,王军.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及其斑块稳定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40(4):31-33. 被引量:9
-
10赵峰,刘华,鞠洪波,张怀清,邹文涛.三江源典型区湿地景观稳定性与转移过程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34(5):69-74. 被引量:5
-
1李遐龄.关于大绿洲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2002(5):48-52. 被引量:4
-
2周跃志,吕光辉,秦燕.天山北坡经济带绿洲生态经济脱钩分析[J].生态经济,2007,23(9):83-86. 被引量:28
-
3张军民.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生态经济能值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3):489-491. 被引量:9
-
4陈爽,彭补拙.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生态经济规划研究──以新疆库尔勒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1996,16(2):44-47. 被引量:6
-
5黄俊.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J].新疆社会科学,1995(1):4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