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乡间与校园:侗歌传承的两种形态
被引量:
6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20世纪以来,“音乐教育”日益成为中国音乐学界广泛关 注的话题。而所谓“中国音乐教育”,其论域也已超越了校 园范围,涉及到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乡间形态。本文通过 对侗民族音乐两种传承方式的描述,切入少数民族音乐及 其传承如何面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探讨。
作者
杨晓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音乐探索》
2000年第4期13-21,共9页
Explorations in Music
关键词
中国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
侗歌
传承方式
音乐教育
传统
描述
广泛
超越
少数民族文化
分类号
J6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05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9
1
隶月,寒山.
贵州民族音乐教育实践述评[J]
.中国音乐学,1998(2):85-97.
被引量:26
2
普虹.
侗族民间合唱传承的基石──歌队[J]
.中国音乐,1997(3):38-40.
被引量:13
3
樊祖荫.
传统音乐与学校音乐教育[J]
.音乐研究,1996(4):20-25.
被引量:69
4
冯光钰.
让各族民歌世代相传——从“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想到的[J]
.民族艺术,1996(1):165-170.
被引量:2
5
范西姆.
歌手班十年回顾[J]
.民族艺术,1994(1):10-14.
被引量:2
6
春春.
创业之路──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诞生[J]
.民族艺术,1994(1):14-19.
被引量:1
7
黎爱蓉.
民间歌谣流传的自然轨迹[J]
.音乐探索,1992(1):10-14.
被引量:1
8
黄白.
侗族歌班的启示[J]
.音乐研究,1991(2):91-92.
被引量:3
9
刘肖冰.
寻求民族声乐教学规律[J]
.中国音乐,1990(2):76-77.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5
1
马达.
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构想[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42-145.
被引量:15
2
任占忠.
高等音乐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
被引量:1
3
陈思颖.
确立传统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3(4):66-67.
4
杨帆.
构建新疆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本土化”内容[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2(3):82-84.
被引量:4
5
王志军.
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认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353-355.
被引量:13
6
黄凌飞.
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展望[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1):88-95.
被引量:15
7
杨晓.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发展的几种参照[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4):43-49.
被引量:15
8
王建武.
高师音乐系、科应重视本地民间音乐的教学[J]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21-123.
被引量:2
9
宁方华.
小黄寨的小歌与婚俗[J]
.中国音乐,2005(3):126-131.
被引量:1
10
王文韬.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对策[J]
.中国音乐,2006(3):138-142.
被引量:36
同被引文献
34
1
隶月,寒山.
贵州民族音乐教育实践述评[J]
.中国音乐学,1998(2):85-97.
被引量:26
2
姜大谦.
侗族文化资源及其开发论略[J]
.贵州民族研究,1992,12(1):18-25.
被引量:2
3
欧阳克俭.
如何抢救和保护我们的原生态文化?[J]
.杉乡文学,2009,0(11):60-72.
被引量:6
4
丁常春.
道教与基督教人观之比较[J]
.社会科学研究,2005(1):67-70.
被引量:4
5
龚荆忆.
高增侗歌的传统传承方式[J]
.中国音乐,2001(2):61-64.
被引量:4
6
徐新建.
“侗歌研究”五十年(上)[J]
.民族艺术,2001(2):122-139.
被引量:15
7
赵晓楠.
对三种新型民歌演唱形式及其背景的初步探讨——以贵州省小黄寨侗歌为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1):29-35.
被引量:10
8
徐新建.
无字传承“歌”与“唱”:关于侗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06,19(1):61-70.
被引量:16
9
申茂平.
侗族大歌赖以产生的生态环境及其嬗变与保护[J]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72-78.
被引量:36
10
杜方芳.
从把侗歌引入课堂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20(3):71-7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6
1
陈希丽,白杨.
浅析侗族民歌的现代传承——以龙胜银水侗寨第101代寨主吴金敏为例[J]
.电影评介,2007(10):76-78.
被引量:1
2
袁文敬.
刍论侗族文化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87-89.
被引量:4
3
罗仙泗.
黔东南州北部侗族地区侗歌的音乐特征[J]
.音乐创作,2016,0(3):151-153.
4
罗仙泗.
北部侗族侗歌的现状和发展[J]
.戏剧之家,2018(32):39-40.
5
徐寒梅.
论川南珙县山歌传承发展的两种方式[J]
.戏剧之家,2023(9):91-93.
6
张中奎.
侗歌蕴含的人观研究[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4):186-1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吴严冰.
侗族摔跤文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9):76-79.
被引量:2
2
罗仙泗.
黔东南州北部侗族地区侗歌的音乐特征[J]
.音乐创作,2016,0(3):151-153.
3
侯儒.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的历史溯源——以传承人尤文兰口述史为例[J]
.知与行,2016(9):151-156.
被引量:2
4
罗仙泗.
北部侗族侗歌的现状和发展[J]
.戏剧之家,2018(32):39-40.
5
蔡威.
向天坟与彝族人观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4):1-4.
被引量:1
6
杨世英.
侗族文化现代化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0):55-55.
1
吴厚征.
秦廷锡:万首民歌走侗乡[J]
.杉乡文学,2015,0(1):89-91.
2
龚荆忆.
高增侗歌传承的文化变迁[J]
.中国音乐,2001(4):68-72.
被引量:3
3
熊永明.
雨果专柜[J]
.音乐爱好者,2005(3):56-56.
4
罗逢春.
一个人在天柱(组诗)[J]
.杉乡文学,2011,0(2):35-36.
5
赵恺.
侗族大歌(组诗)[J]
.扬子江(诗刊),2012(5):45-46.
6
潘文章.
外婆的新房[J]
.杉乡文学,2013,0(10):83-84.
7
姬江.
嫂子[J]
.杉乡文学,2011,0(6):24-29.
8
杨朝忠.
音乐教育观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以侗民族音乐传承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0,30(3):87-89.
被引量:1
9
陈国珍.
七月侗乡行[J]
.江苏政协,2011,0(9):59-60.
10
黄钟警.
侗乡诗意[J]
.民族文学,2003,0(5):72-74.
音乐探索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