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46-148,共3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4
-
1罗宗强.古文论研究杂识[J].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
2曹顺庆,吴兴明.替换中的失落——从文化转型看古文论转换的学理背景[J].文学评论,1999(4):69-80. 被引量:45
-
3郁龙余.旧红新裁 熠熠生辉——简评《东方文论选》[J].外国文学研究,1998,20(1):48-50. 被引量:9
-
4周来祥.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J].江汉论坛,1981(2):37-42. 被引量:8
-
5曹顺庆.寻求比较诗学研究的新路径[J].中国比较文学,1997(2):1-9. 被引量:4
-
6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5
-
7曹顺庆,李思屈.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文学评论,1997(4):43-52. 被引量:78
-
8陈跃红.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研究格局中的比较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1):48-54. 被引量:8
-
9王向远.比较诗学:局限与可能[J].中国文学研究,2004(3):12-17. 被引量:3
-
10黄念然.对话:比较诗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维度[J].外国文学,2004(6):38-4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燕子.探寻跨文化比较诗学的“世界语”——评顾明栋式“摹仿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55-58.
-
2戴前伦.和而不同:比较诗学错位后的另类范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9):181-183.
-
3石少云.浅谈传统文化教育对重建我国文论话语之意义[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1):218-218.
-
4闫杰.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杨周翰比较文学研究的特色及启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3):59-62. 被引量:1
-
5税宏炜.浅议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危机[J].北方文学(中),2017,0(3):66-66.
-
6王超.变异学:让异质性成为比较文学可比性[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5):84-91. 被引量:1
-
7王超.变异学与比较文学可比性疆域的垦拓——论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核心价值体系[J].青年文学家,2011,0(14):204-205.
-
8王中原,周计武.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镜像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读《中学西话: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J].中国图书评论,2021,44(1):49-57.
-
9王超.从失语症到变异学:比较文学中国话语的省思与探构——曹顺庆教授学术思想述评[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4):6-10.
-
10黄若舜,李倩冉,张安琪,蒋浩伟,李国成,童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十年发展述评(2009一2018年)--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分析[J].学术月刊,2023,55(10):201-208.
-
1刘学良.论余虹比较诗学的创新与不足[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3):7-8.
-
2段从学.比较的支点——评余虹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0(2):149-152.
-
3何源,胡镓.中西比较诗学再思考——以《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为导引[J].理论界,2014(6):122-125.
-
4温世仁,蔡志忠.前途[J].晚报文萃,2013(2):41-41.
-
5古柯碱.在路上狂奔五十年[J].音乐大观,2007(2):54-55.
-
6唐吟方.钤有钱钟书自用印的藏书票[J].读书,2003(4):80-80.
-
7李丹.对话的支点——评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S1):104-106.
-
8吴兴明.余虹学术研究概说[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1):214-219.
-
9《文学知识学》[J].文艺研究,2009(1):143-143.
-
10廖恒.知识学的价值内核——对先师余虹先生《文学知识学》的精神性解读[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1):236-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