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53-155,共3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3
-
1韦玮.浅谈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师[J].小演奏家,2005(8):40-41. 被引量:1
-
2赵屏国.如何演奏“悲怆”奏鸣曲[J].人民音乐,1995(12):38-39. 被引量:3
-
3徐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及其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35-37. 被引量:2
-
4朱雅芬.海顿的钢琴奏鸣曲[J].钢琴艺术,2002(2):26-29. 被引量:24
-
5刘雪莎.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改革与创新[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3):44-48. 被引量:6
-
6贾志宏.传承与发展——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主部主题对莫扎特的继承与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07-108. 被引量:2
-
7[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
8[4]扬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上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
9[5]刘成兴.曲式与分析[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
10[6]钱仁康,钱亦平.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音乐卷、曲式与作品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二级引证文献9
-
1姚远.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艺术赏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1):162-163.
-
2张熠.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J].文教资料,2007(12):121-123. 被引量:1
-
3郭兰兰,蒋丽莎.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大师钢琴奏鸣曲风格差异[J].音乐生活,2008(8):69-70. 被引量:1
-
4张文.探究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的变化[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3):89-90.
-
5石翠花.“三巨匠”钢琴奏鸣曲式呈示部对比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5):161-164. 被引量:1
-
6张钰晗.初期古典乐派三大派系特色赏析[J].音乐时空,2015,0(8):71-71.
-
7刘义.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J].艺术评鉴,2016,0(19):6-7. 被引量:1
-
8刘梦涵.论贝多芬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J].艺术评鉴,2017,0(1):13-15. 被引量:2
-
9张玉红.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连接部特点研究[J].戏剧之家,2021(30):85-88.
-
1汪黎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诠释[J].音乐创作,2011(4):128-129. 被引量:3
-
2苏天赐.回首仰望高峰[J].美术,1990(2):4-8. 被引量:4
-
3三石一声.当我们听汪峰时,我们在听什么[J].流行歌曲,2011,0(12):43-43.
-
4蒋雨莲,宋小兵.今夜的星光下[J].歌曲,2005,0(4):10-11.
-
5岑南.张学友他日效法张国荣高峰时退出乐坛最光荣[J].音乐世界,1993,0(4):46-46.
-
6赵杏儿,程泉(摄影).神曲创作观[J].全球商业经典,2013(4):84-87.
-
7王风.云游千万里——访陶工高峰[J].中外文化交流,2009(2):56-63.
-
8马戎戎.汪峰 我要一直唱到70岁[J].南方人物周刊,2011(33):64-66.
-
9小扑.薛之谦:我就是认真唱歌[J].中学生博览,2016,0(28):60-60.
-
10骆丽君.观望另一种传统——读党中国之画[J].美术向导,2011(5):1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