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田汉三十年代电影剧作的特征 被引量:1

全文增补中
导出
摘要 田汉的电影创作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而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就剧本写作的数量和质量而言,三十年代是他的高峰期。由于艺术观念的转变,这一时期他的电影剧作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反抗”主题由个人性演变为社会性;“拯救与被拯救”的人物关系模式被改写和重新演绎;而在情节的设计、歌曲的运用等方面,也体现出了对大众化策略的谋求。本文认为,上述创作上的变化,仍然是田汉独特性的一部分。
作者 谭晓明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22,共7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田汉.《重新开展革命的民族电影运动》,《中华日报》.1934年9月30日.
  • 2《田汉文集》第14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出版.
  • 3田汉.《我们自己的批判》[J].南国,2(1).
  • 4.《田汉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374页.
  • 5田汉.《影事追怀录》,第23页,第8页,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出版.
  • 6《晨报》副刊《晨曦》.1933年3月1日-13日.
  • 7凌鹤.《评<黄金时代>》,《申报》.1934年9月21日.
  • 8《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选》,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页140-151.
  • 9田汉.《戏剧大众化和大众化戏剧》[J].北斗,.
  • 10钟大丰.“影戏”理论历史溯源[J].当代电影,1986(3):77-82. 被引量:42

同被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