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世纪电影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出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8-81,共4页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同被引文献18
-
1蒋东玲,侯英.浅析影视文学对大学生的社会教育功能[J].电影文学,2008(4):126-127. 被引量:12
-
2杨恩璞.中国“学院派”电影探析──回眸青年电影制片厂20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4):2-7. 被引量:2
-
3韩小磊.关于“新一代”青年导演群[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1):103-111. 被引量:2
-
4侯克明.关于“新生代”的杂感[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1):133-136. 被引量:1
-
5韩小磊.长镜头美学辩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1):34-57. 被引量:9
-
6谢飞.现代电影新观念浅探——影片《我们的田野》创作谈[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4(1):23-37. 被引量:2
-
7周星.2001年度中国电影艺术走向与问题透视[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2):49-53. 被引量:2
-
8关雅荻.全世界影视学生的电影狂欢节——谢飞谈“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1):4-11. 被引量:6
-
9钟大丰.从“自外”到“融入” 面对全球化浪潮的亚洲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1):1-6. 被引量:9
-
10陈晓云.大学电影教育:在数字化繁荣的背后[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1):59-6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
-
1贡其力.后媒介时代数字视觉文化对高校影视教育的启示[J].传媒论坛,2023,6(5):80-82. 被引量:2
-
2侯光明.论北京电影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发展——侧重国际视域的观察与分析[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6):1-8. 被引量:4
-
3刘仁.中国式电影教育的传播符号深度解析[J].电影评介,2017(11):95-97. 被引量:1
-
4康宁,王法严.新中国七十年电影教育观念变迁[J].电影评介,2019,0(20):60-64. 被引量:2
-
5於冰双,高欣峰,张赛.英国“电影之城”建设与电影教育实施的互动研究——布拉德福德的经验与启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2):93-99.
-
1邵大箴.源于传统文脉的现代创造——谢志高的人物画[J].中国美术,2012(3):58-62.
-
2于晓春.浅析勃拉姆斯的音乐艺术创作特点[J].音乐时空,2014,0(24):112-112.
-
3韩锺恩.三十而立、代有薪传、成家立言——积极回应赵宋光先生[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1):179-181. 被引量:1
-
4陶冶.从电视电影到数字电影[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16(5):58-62. 被引量:2
-
5聂欣如.类型电影的观念及其研究方法[J].当代电影,2010(8):116-119. 被引量:34
-
6陈晓云.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观念冲突[J].戏剧艺术,2000(1):64-74. 被引量:10
-
7王梨.笔墨随情感而流露——访吴山明先生[J].美术观察,2015(5):39-42. 被引量:1
-
8张结海.大陆男演员正在走向“集体淘汰”?[J].大众电影,2007,0(9):23-23.
-
9李舒幸.论客家山歌的传统音乐文化意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276-276. 被引量:1
-
10彭耀春.论费穆“新的电影观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692-69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