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性自命出》与传世先秦文献“情”字解诂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性自命出》及传世先秦文献中“情”字的综合考察,指出传统看法中,先秦儒家言“情”,皆为“实”之义,而与情感无关的认识似乎不能成立;《性自命出》与大、小戴《礼记》论情的观点比较接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二戴成书的年代,可能与《性自命出》大致相当。
作者
李天虹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系
传世先秦文献
论情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1年第3期55-63,共9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关键词
《性自命出》
传世先秦文献
“情”
解诂
典籍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21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2
1
刘乐贤.
《性自命出》与《淮南子·缪称》论“情”[J]
.中国哲学史,2000(4):22-27.
被引量:8
2
李学勤.
郭店简与《礼记》[J]
.中国哲学史,1998(4):29-32.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何宁.《淮南子集释》[M].中华书局,1998年.693页.
2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A].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C].三联书店,1999年.第492页.
3
王先谦.《汉书补注》[M].中华书局,1983年.第97页.
4
陈鼓应.《<太一生水>与<性自命出>发微》[A]..《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C].三联书店,1999年版..
5
.《孟子·尽心》[M].,..
6
《子思子》.
7
李学勤.《郭店简与<乐记>》,载《中国哲学的诠释和发展—张岱年先生90寿庆纪念文集》,2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8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65页(图版),181页(释文).
9
陈来.《荆门竹简之<性自由出>篇初探》[J].中国哲学,.
10
庞朴.《孔孟之间—郭店楚简中的儒家心性说》[J].中国哲学,.
共引文献
26
1
罗运环.
李学勤先生与楚文化研究[J]
.出土文献,2020(2):139-149.
2
龚建平.
郭店简与《礼记》二题[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34-37.
3
翁贺凯.
两汉《礼记》源流新考——从《郭店简与〈礼记〉》谈起[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5):13-18.
4
薛柏成.
论《礼记》有关篇章与墨家思想的关系[J]
.社会科学战线,2004(5):203-206.
被引量:1
5
吴亚文.
《礼记》有关篇章作者及成文年代[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4):90-91.
被引量:3
6
马育良.
《淮南子》中的性情观[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7(6):4-6.
7
张燕婴.
《汉书·艺文志》不录大小戴《记》说[J]
.图书馆杂志,2006,25(12):66-73.
被引量:1
8
杨颉慧.
《淮南子·缪称训》征引子思《累德篇》考[J]
.史学月刊,2007(5):92-97.
9
曾军.
从《缁衣》的三种文本看“引《诗》释礼”的诠释方法[J]
.江淮论坛,2007(4):152-156.
被引量:2
10
黄娜,潘斌,郑雨欣.
《礼记》成书再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11):30-3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1
1
蔡宗齐.
“情”的概念何以拓展——从先秦“情”“性”论辩到两汉六朝文论中的情文说[J]
.探索与争鸣,2020(2):39-48.
被引量:5
2
丁四新.
德政与德教——论郭店竹简《尊德义》篇的政治哲学[J]
.社会科学战线,2020(2):16-26.
被引量:4
3
庞朴.
初读郭店楚简[J]
.历史研究,1998(4):4-9.
被引量:17
4
郭齐勇.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5):24-28.
被引量:31
5
吴振武.
戒鼎补释[J]
.史学集刊,1998(1):6-8.
被引量:16
6
庞朴.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8(5):88-95.
被引量:66
7
李学勤.
从简帛佚籍《五行》谈到《大学》[J]
.孔子研究,1998(3):47-51.
被引量:34
8
陈来.
郭店楚简之《性自命出》篇初探[J]
.孔子研究,1998(3):52-60.
被引量:50
9
张申.
韩非是性恶论者吗?[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86-93.
被引量:10
10
邹然.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J]
.周易研究,1997(1):37-4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7
1
蔡宗齐.
“情”的概念何以拓展——从先秦“情”“性”论辩到两汉六朝文论中的情文说[J]
.探索与争鸣,2020(2):39-48.
被引量:5
2
武振玉,王叢慧.
先秦漢語中“比”的詞義發展[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20(2):1-9.
3
方用.
试论朱谦之《周易哲学》中的“情”[J]
.周易研究,2007(3):77-82.
被引量:5
4
黄意明.
“情气为性”与“郭店儒家简”之情感论[J]
.中州学刊,2010(1):136-141.
被引量:5
5
张金梅.
先秦传世文献“情”考辨[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4):124-128.
被引量:5
6
刘悦笛.
“情性”、“情实”和“情感”——中国儒家“情本哲学”的基本面向[J]
.社会科学家,2018,33(2):12-21.
被引量:16
7
陈民镇.
清华简《心是谓中》首章心论的内涵与性质[J]
.中国哲学史,2019(3):14-24.
被引量:18
8
张娜.
韩非子的人论:性情之变常统一[J]
.管子学刊,2021(3):28-39.
9
张华军.
论教师情感:基于早期儒家思想中“情”的考察[J]
.教师教育研究,2021,33(6):1-8.
被引量:5
10
毕研哲.
《诗序》“陈古刺今”谫论[J]
.东岳论丛,2022(5):39-47.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郭明浩.
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本源论[J]
.中国美学研究,2022(2):73-88.
2
何佳慕.
心灵秩序的统一——对孟子“恻隐之心”情理结构的解读[J]
.华夏文化论坛,2023(4):41-47.
3
李征宇.
《齐诗》情性论新探[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104-109.
4
黄蕾.
西方史学之东渐与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以朱谦之为中心的考察[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83-88.
被引量:1
5
方德志.
情感与存在: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方法论构建——基于一种人类情感启蒙的视角[J]
.道德与文明,2015(2):47-57.
被引量:2
6
王海涛.
朱谦之《周易哲学》对儒家美学的创造性阐释[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1):76-83.
被引量:1
7
李红丽.
《性自命出》情感哲学研究[J]
.孔子研究,2016,0(6):29-37.
被引量:4
8
赵富伟.
我国人情化管理探微[J]
.经营管理者,2008(13):16-17.
被引量:1
9
方德志.
情感与存在:儒家德性精神现代振兴的方法论奠基[J]
.文化发展论丛,2014(1):294-314.
10
熊艺钧.
20世纪20年代易学研究概述[J]
.周易文化研究,2013(1):153-163.
1
蔡飞舟.
清华简《别卦》解诂[J]
.周易研究,2016(1):13-22.
被引量:1
2
刘家和,李景明,蒋重跃.
论何休《公羊解诂》的历史哲学[J]
.江海学刊,2005(3):132-138.
被引量:5
3
黄铭.
何休《公羊解诂》质疑略说[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47-53.
被引量:1
4
曾亦.
论刘逢禄《春秋公羊解诂笺》之“匡何”与“从《穀》”[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2):31-38.
被引量:1
5
暴拯群.
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及其现代价值——《荀子·天论》解诂[J]
.学习论坛,2007,23(2):61-62.
被引量:2
6
“飞·言情”读者来信时间[J]
.布老虎青春文学,2010,0(15):74-76.
7
黄怀信.
孔子弟子名字解诂(十)[J]
.文史,2011(4):236-236.
8
孙雍长.
《老子》解诂二则[J]
.文献,2008(4):176-178.
9
黄怀信.
孔子弟子名字解诂(七)[J]
.文史,2011(4):110-110.
10
黄开国.
廖平《公羊三十论》的《春秋公羊》学[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1-6.
中国哲学史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