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量升华鉴别防风通圣丸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防风通圣丸为中国药典1985年版所收载的中成药。本品由防风等17味中药组成,我们利用微量升华—TLC法,对其中的荆芥穗等8味中药进行了定性分析,获得满意效果。实验部分一、实验材料1.对照品:盐酸麻黄碱(薄层层析为1个斑点);荆芥穗等对照药材均经鉴定。
作者
赵仁泰
机构地区
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3-35,共3页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关键词
防风通圣丸
鉴别
丸剂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6
1
任力,田明荣,周国军.
用碱比色法测定防风通圣丸等三个中药制剂中的游离蒽醌类成分[J]
.宁夏医学杂志,1994,16(3):181-181.
被引量:3
2
宋晓亭,安红梅.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74-77.
被引量:3
3
吕方军.
标准加入─薄层扫描法测定防风通圣丸中大黄素与黄芩甙的含量[J]
.中成药,1994,16(5):14-15.
被引量:8
4
徐爱列,周建青,王永宁.
枸杞燃烧热测定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44-45.
被引量:8
5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2010:1052.
6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S].2010:附录ⅣA.
7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2010:43.
8
Sun GX, Wu Y, Liu ZB, et al. Multiple methods were combinedto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CM, and make the results more reliable [J]. Anal Methods, 2014, 6 ( 3 ) : 838-849.
9
孙国祥,徐卉姝,王璐.
苦苣菜HPLC数字化指纹图谱研究[J]
.中南药学,2008,6(1):105-110.
被引量:23
10
孙国祥,史香芬,张静娴,毕开顺.
指纹定量法测定中药复方指纹归属度和药效物质工艺收率[J]
.药学学报,2008,43(10):1047-1052.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2
1
吴玉,孙国祥,李晓稳.
防风通圣丸高效液相色谱数字化定量指纹图谱研究[J]
.中南药学,2012,10(11):842-847.
被引量:3
2
孙国祥,吴玉,孟令新,刘中博,刘迎春.
多元多维定量指纹图谱交叉评价防风通圣丸[J]
.中南药学,2014,12(3):193-19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吴玉,孙国祥,李闫飞,刘中博.
高效液相-乘方指纹图谱评价防风通圣丸质量[J]
.中成药,2014,36(5):1021-1025.
被引量:2
2
曹玲,刘莉莉,王连芝,付蕾.
多维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4):164-166.
被引量:4
3
郭琪,李向阳,李桂本.
双波长HPLC同时测定防风通圣丸中7个成分的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5):79-83.
被引量:5
4
云璐,王荣,赵海,杨海.
中药及组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4):1589-1593.
被引量:6
5
江振作,王跃飞.
基于“药材基原-物质基础-质量标志物-质控方法”层级递进的中药质量标准模式研究[J]
.中草药,2016,47(23):4127-4133.
被引量:28
6
巩丹丹,董嘉俊,孙国祥,张晶,张玉静,孙万阳.
用高效液相色谱组方指纹图谱智能预测中药质量的新模式[J]
.色谱,2017,35(6):643-649.
被引量:15
7
张岩,赵振宇,王苹,张桂贤,傅予,刘庆焕,陶遵威.
柱前衍生化HPLC法建立苦豆子多糖特征图谱的研究[J]
.天津中医药,2017,34(9):634-637.
被引量:1
8
杨文宁,孟千万,田文帅,周丹丹.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的防风通圣丸化学成分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7):670-678.
被引量:1
9
闫慧,孙国祥,孙万阳,兰丽丽,李想,蒲道俊,胡延雷,贾景明,陈振鸿.
中药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定量指纹图谱联合一线多评法研究[J]
.中南药学,2021,19(11):2237-2244.
被引量:3
10
高铭遥,李翔宇,陈欢,王新胜,侯宏卫,胡清源.
基于香精香料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进展[J]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3,33(2):32-41.
被引量:3
1
刘葆琴,刘雅伶,王晓宁.
50种药材微量升华及显微化学反应鉴别[J]
.时珍国药研究,1996,7(4):226-226.
被引量:2
2
朱学艺.
15种中药材粉末的微量升华鉴别[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3):48-49.
3
王玉涛,张广超,李勉,吴宏欣.
微量升华法在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J]
.中国药师,2003,6(9):559-560.
被引量:4
4
李军林,李家实,王爱芹.
微量升华操作的改进[J]
.中药材,1995,18(8):26-26.
被引量:1
5
黄晓雪,曹凤阁,陈福民,包海鹰.
用微量升华法鉴定僵蚕[J]
.菌物研究,2005,3(4):23-25.
被引量:6
6
王雪岩,罗文蓉.
黄药材(山大黄)的生药学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1,24(7):11-14.
被引量:4
7
李峰,项鹏,李久明,刘清汉.
8种矿物类中药的微量升华鉴别[J]
.山东医药工业,2002,21(4):7-8.
被引量:4
8
阮雪玲.
大黄与伪品大黄的鉴别[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6):341-341.
被引量:1
9
马伟才,邓建新,包海鹰.
菌物药竹黄与植物药天竺黄的鉴别方法研究[J]
.菌物研究,2007,5(1):59-62.
被引量:2
10
王家光,刘雅琴.
沉香与伪品的鉴别[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48-48.
被引量:1
中国中药杂志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