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小儿脾阴虚的研究进展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小儿“脾常不足”和“阴常不足”之根蒂是脾阴不足,脾阴虚在儿科临床上占重要地位,远较成人多见,兹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脾阴的源流《灵枢·本神篇》云:“脾藏营”,《灵枢·营卫生会篇》载“营出中焦”,即脾阴源于中焦脾胃。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腐熟,再由脾化生精微,其中一部分转化为本脏之阴,即脾阴。宋代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述:“脾虚不能食,津少呕呃逆”,属小儿脾阴不足证。明代万全在《幼科发挥》中说:“胃气上升,津液自升,泄泻止矣”,即认为津液不足而久泻不止,用钱氏白术散滋养脾阴。缪仲淳提出:“胃气弱则不能纳,脾阴亏则不能消”,是小儿纳呆食少的关键。近代医家唐容川指出:“脾阳不足,水谷不化,脾阴不足,
出处 《中医药信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6,共2页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