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三七古今药用品种的变迁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三七首载于《本草纲目》,现今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esng(Burk.)F.H,Chen的干燥根,近几十年来,对三七在临床、化学、药理及栽培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取得成就。而对三七的历史沿革、未引起人们的观注与重视,目前普遍认为该品种是《本草纲目》中的三七,似成定论,无人再考究。但我们发现《本草纲目》所述三七形状(五加科三七)
机构地区 甘肃省药检所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7-18,共2页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1

  • 1罗桂环.历史上对“三七”的辨异过程[J].中医药学报,1994,22(2):7-9. 被引量:3
  • 2黄荣韶,杨海菊,贺紫荆,陈超君,李正文,张超良.三七原产地的再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10-1611. 被引量:20
  •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340.
  • 4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22.
  • 5明·李时珍.中华医书集成·本草纲目.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615-616.
  • 6清·谢启昆主修.广西通志(第五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2863,2879.
  • 7归顺直隶州志(卷三).山川志.光绪二十五年仲冬:1900.
  • 8清·羊复礼修,梁万年等纂.广西省镇安府志(清光绪十八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256.
  • 9明·李中立.本草原始(第四卷).草部.奎光堂藏版,清咸丰元年辛亥:30.
  • 10清·张璐.本经逢原(第一卷).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4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