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细胞原生质体拆合技术的研究 Ⅱ.高纯度…
被引量:1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3年第A11期45-52,共8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3
-
1毛宁,陈必链.激光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应用激光,1997,17(1):27-29. 被引量:22
-
2陈劲春,尉渤,周代福.原生质体技术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J].工业微生物,1997,27(4):34-36. 被引量:17
-
3林炜铁,谭丰慧,姚汝华,陈连就.酵母细胞原生质体拆合技术的研究 Ⅰ.K氏酵母原生质体再生和拆分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9(1):1-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7
-
1赵川,罗建军,陈少华,胡美英.微生物菌种改良筛选新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9,25(S1):118-121. 被引量:13
-
2陈恒雷,曾宪贤.食用菌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用菌,2005,27(3):5-7. 被引量:8
-
3聂明,李怀波,万佳蓉,周传云.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2005,21(3):184-187. 被引量:10
-
4张建宁.高职高专《微生物育种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J].内江科技,2006,27(7):56-56.
-
5赵超敏,车振明.工业有益微生物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2):172-174. 被引量:9
-
6杨宁,王惠娟,郭利健.工业微生物育种综述[J].湖北农机化,2008(3):28-29. 被引量:4
-
7王鑫,车振明,黄韬睿.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0):174-176. 被引量:9
-
8刘明辉,杨荣萍,曾春,洪勇,唐艳龙,黄健生.现代生物技术在病虫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途径和前景[J].江西植保,2009,32(1):14-18. 被引量:8
-
9徐德峰,赵谋明.中国酱油菌株AS 3.951的改良现状与思考[J].中国调味品,2009,34(5):32-38. 被引量:5
-
10石彩蕊,王义强,陈介南,张伟涛.产β-葡萄糖苷酶微生物育种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1,27(3):59-65. 被引量:16
-
1李桃生,职慧军,罗玉萍,陈士怡.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改建酵母细胞的研究——Ⅴ.酿酒酵母与糖化酵母种间融合杂种的遗传分析[J].Acta Genetica Sinica,1992,19(5):467-474. 被引量:4
-
2王昌禄,张兆朵.酵母细胞对酶的敏感性与培养基组成的关系[J].天津微生物,1993(2):42-43.
-
3毛珍,裘娟萍.酵母菌中谷胱甘肽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代谢调控[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1):94-96. 被引量:8
-
4刘瑶,赵小凡,王金星.V-ATP酶[J].生命的化学,1999,19(4):175-178. 被引量:8
-
5张国玲,大浦隆宏,杜伟,刘德华,棍原将.圆红冬孢酵母中AR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水平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12,12(6):1002-100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