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地理译报》
CSCD
1994年第4期56-62,共7页
同被引文献15
1 周一星.人文地理研究能为制订国家政策作贡献:——以城市发展方针研究为例[J] .人文地理,2001,16(1):1-5. 被引量:18
2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王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管理世界,1996,12(4):175-189. 被引量:43
3 [乌]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87.
4 Robert C Feenstra. 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Fall 1998. 31-50.
5 费孝通.《文化自觉和而不同》[J].新华文摘,2001,(1).
6 夏振坤.中国经济问题专题:65~66.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义.
7 Masahisa Fujita, Paul Krugman, Anthony Venables.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London:MIT Prass, 1999.
8 鲁迪格·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理查德·斯达茨.宏观经济学(英文)[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9 范芝芬.城市规模分布与中国城市体系的垂直和水平分布[A].许学强.中国乡村一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10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 .地理学报,2001,56(2):127-135. 被引量:363
二级引证文献16
1 汤卫国.试论区域跨越式发展路径的原始创新[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3):9-14.
2 黄如平.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侧重探讨养老就医问题[J] .海峡科学,2008(12):12-14.
3 王春兰,杨上广.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研究述评[J] .城市问题,2009(7):33-38. 被引量:1
4 杨上广,王春兰.大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上海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10):157-161.
5 杨上广,王春兰.经济发展与大城市工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1):121-129. 被引量:2
6 朱舜,颜姜慧.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一极两带”城镇集聚和城市集群的空间发展及优化调控研究[J] .市场周刊,2012,25(2):3-5.
7 张伊娜,周双海.上海郊区新城建设成效评估[J] .城市问题,2014(2):31-35. 被引量:8
8 范帅邦,郭琪,贺灿飞.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政策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经济地理,2015,35(5):15-24. 被引量:31
9 赵纯凤,杨晴青,朱媛媛,曾菊新,涂蕾.湖南区域经济的空间联系和空间组织[J] .经济地理,2015,35(8):53-60. 被引量:32
10 田玲玲,罗静,董莹,刘和涛,曾菊新.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2):316-325. 被引量: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