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喜马拉雅-青藏地区的运动学-抬升模型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拉萨-冈底斯地体代表喜马拉雅造山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时期的活动地体,建立其相应的运动学-抬升模型.模型参数的取值以最终拟合由综合古地理研究确定的抬升历史作为制约条件,同时考虑以下因素:①印度-欧亚板块汇聚的运动学特征;②地体变形时的三维质量守恒,包括缩短、增厚、拉伸、抬升和侵蚀;③在均衡控制下岩石圈物质的瞬时垂向运动.模型研究涉及以下四类与抬升相关的参数:①板块汇聚速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②侧向质量转移的规模;③地壳结构;④地表侵蚀制式.共144个不同参数组合的模型计算结果展示了多解性的存在,同时也证实:对于特定的板块汇聚运动学制式,只存在一种可拟合实测抬升历史的最佳拟合模型,隐含着汇聚板块动力学环境的唯一性.据此,喜马拉雅-青藏地区的抬升主要受板块动力学和运动学的制约,是一种含义深远的复杂地质过程.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J].地质学报,1989,63(4):285-296. 被引量:88
  • 2沈显杰,Tectonophysics,1993年,225卷,91页
  • 3沈显杰,Seismol Geol,1992年,14卷,204页
  • 4董学斌,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0年,21期,139页
  • 5卢德源,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0年,21期,227页
  • 6Lin J L,Phil Trans R Soc Lond A,1988年,326卷,177页
  • 7肖序常,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总论,1988年
  • 8沈显杰,J Geodyn,1987年,8卷,55页
  • 9Zhao W L,Tectonics,1985年,4卷,359页
  • 10滕吉文,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增刊1期,1页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宋仲和,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148页
  • 2滕吉文,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28页
  • 3熊绍柏,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16页
  • 4朱志文,地球物理学报,1985年,28卷,219页
  • 5袁学诚,地质学报,1985年,59卷,1期,25页
  • 6滕吉文,喜马拉雅地质.2,1984年
  • 7常承法,青藏高原地质构造,1982年
  • 8肖序常,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总论,1988年
  • 9卢德元,地质论评,1987年,33卷,2期,122页
  • 10袁学诚,物探与化探,1987年,11卷,1期,1页

共引文献87

同被引文献102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6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