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春蚕豆黄花叶病毒的鉴定及防治途径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我国甘肃等地春蚕豆区采集45兵豆病毒病样本中,经单斑分离得到病毒分离物G17、G12和G8。此3个分离物侵染要豆均引起系统花叶症状;都能经桃蚜和豆蚜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传毒效率很高。经体外抗性测定,失活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 ̄(-3)~10 ̄(-4),体外存活期1~2天(20~25℃)。病毒粒体均为线形,大小约745nm×15nm。免疫电镜观察表明,3个分离病毒物的病毒粒体能被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大量捕获,并有明显的修饰作用。PAS—ELISA试验证实,3个分离物与菜豆花叶病毒抗血清呈强阳性反应,反应值与同源反应一致,而与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和大豆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呈阴性反应。因此,将G17、G12和G8鉴定为马铃薯Y病毒组的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用春蚕豆上分离并鉴定的菜豆黄花叶病毒毒株作为接种毒源,测定了国内不同地区收集来的蚕豆品种(系)对BYMV的抗性。温室测定的品种(系)中,而感品种(系)占20%、中感品种占60%、中抗品种占20%;大田测定的64个品种(系)中高感品种26%、中感品种52%、中抗品种占22%。没有发现允疫或高抗的品种。其中6个春蚕豆品种(系)在温室和大田中均表现高感或中?
作者 赵群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1-32,共2页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