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玉米套种共生期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分析
被引量: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小麦玉米套种共生期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分析逢焕成,宋吉作,刘光亮(北京农业大学100094)(莱阳农学院)有关小麦玉米套种的研究方面理论性探讨尚少。70年代国际水稻研究所对多熟种植的光能利用、作物竞争等方面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小麦玉米套种增减产...
作者
逢焕成
宋吉作
刘光亮
机构地区
北京农业大学
出处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16,共2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套作
生态
边际效应
分类号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9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239
1
高凤菊,戴忠民.
浅谈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及利用[J]
.玉米科学,2000,8(z1):79-80.
被引量:5
2
李隆,李淑敏,孙建好,周丽莉,包兴国,张红刚,张福锁.
多样性增加生产力的一种机制——蚕豆和玉米间套作对根际磷吸收的促进[J]
.中国基础科学,2007(4):22-22.
被引量:105
3
郑有贵,邝婵娟,焦红坡.
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演变成因的探讨——兼南北方两个区域粮食生产发展优势和消费比较[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1):99-106.
被引量:33
4
彭廷军,程国强.
中国农产品国内资源成本的估计[J]
.中国农村观察,1999(1):12-18.
被引量:9
5
许斌.
比较优势与广东粮食生产发展对策[J]
.中国农村观察,1997(5):47-51.
被引量:3
6
黄川容,刘洪.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与夏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11,32(S1):118-123.
被引量:29
7
牟正国.
我国农作制度的新进展[J]
.耕作与栽培,1993,13(3):1-4.
被引量:13
8
刘巽浩,任天志.
集约持续农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抉择[J]
.世界农业,1993(9):4-6.
被引量:13
9
景锐,黄高宝,黄鹏.
小麦玉米带田空间构象及密、肥因素与产量关系的联合分析[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4,29(4):359-365.
被引量:4
10
郭天文,李鸣涛,刘世铎.
沿黄新灌区小麦玉米带田高产高效益综合农艺措施的初步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1994,25(3):5-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8
1
衣莹,侯立白.
小麦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66-71.
被引量:4
2
衣莹,张雯,刘喜波,赵洪亮,张宇,侯立白,刘恩财.
中国北方小麦多熟种植发展现状与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31-1632.
被引量:3
3
王子平,何登骥.
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估算[J]
.作物学报,1999,25(1):105-108.
被引量:14
4
李令伟,崔丽娜,杨连俊,禹光媛,张钰.
不同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7786-7787.
被引量:5
5
武兰芳,陈阜,欧阳竹.
种植制度演变与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2002,22(3):1-5.
被引量:35
6
高莹,吴普特,赵西宁,王自奎,孙喜军.
春小麦/春玉米间作模式光温环境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3):163-169.
被引量:9
7
秦燕,郭泓鋆,杨进,赵永康,杨洪,韩庆新,李兰.
鲜食糯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55-56.
被引量:3
8
崔丽娜,李庆方,尚月敏,甄萍萍,李令伟,杨连俊,董树亭,禹光媛.
不同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6):38-39.
被引量:5
9
秦燕,郭泓鋆,杨进,赵永康,杨洪,韩庆新,李兰.
Analysis on Waxy Corn/Soybean Intercropping Pattern and Economic Benefit[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1):48-50.
被引量:1
10
蒯婕,杜雪竹,胡曼,曾讲学,左青松,吴江生,周广生.
共生期与种植密度对棉田套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6,42(4):591-59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7
1
刘胜群,宋凤斌,朱先灿,王洋,齐晓宁.
晚播对春玉米倒伏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J]
.土壤与作物,2013,2(3):117-121.
被引量:8
2
王道波,周晓果,张广录,李会龙.
作物空间布局的灰色系统决策方法探讨[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1):149-156.
被引量:5
3
彭汉艮,姚霞,朱艳,曹卫星.
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125-128.
被引量:5
4
冯金侠,张卫建.
中国耕作学学科的历史成就和新世纪若干发展问题[J]
.耕作与栽培,2005,25(4):4-6.
被引量:3
5
刘建丰,陈立云,陈光辉,刘利群,孟秋成,李春庚.
杂交水稻试验小区边际效应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1):1-4.
被引量:3
6
杨树明,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晓娟,刘昆,凌青.
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B09):34-39.
7
王辉,屠乃美.
稻田种植制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6,20(5):498-503.
被引量:22
8
次仁央金,李军,金涛.
试论西藏农业资源状况与种植制度发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71-380.
被引量:23
9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张仁和,邰书静,任建宏.
播种时期与密度对关中灌区夏玉米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247-1253.
被引量:176
10
王美云,任天志,赵明,李少昆,王晓波,李立娟,陈长利.
双季青贮玉米模式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
.作物学报,2007,33(8):1316-1323.
被引量:30
1
丁瑞兴,黄晓澜,周亚军.
茶园间植乌桕的气候生态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1992,3(2):131-137.
被引量:34
2
杜勇.
我国西南部山区玉米覆膜栽培的气候生态效益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1992,13(5):38-41.
被引量:12
3
高阳华.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搞好三峡库区农业综合开发[J]
.四川气象,1995,15(1):50-52.
被引量:2
4
宋吉作,逄焕成,隋方功,蒋家慧,刘光亮.
二四畦小麦玉米套种共生期的气候生态效应与小麦边际效应分析[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12(2):118-120.
被引量:6
5
马新明,王志强,李琳.
带距对小麦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及边际效应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3,22(1):18-21.
被引量:2
6
陈志德,仲维功,杨杰,黄转运,仲维华.
水稻品种产量试验的边际效应分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2(2):54-60.
被引量:3
7
叶殿秀,贺安乾,孙志学.
秦岭南坡玉米地膜覆盖气候生态效应初析[J]
.陕西气象,1997(4):25-27.
8
李琼芳,李骐言,陈密,李冬梅,郑亚娇,宋豪,马政庆.
不同施肥配方对川麦冬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202-205.
被引量:10
9
李天,田彦华,傅淡如,王西瑶.
超高产杂交稻Ⅱ优162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3(4):402-406.
被引量:4
10
张树光,宁毅,马伟,李红星.
玉米各主要性状的边际效应[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1998,10(4):4-10.
被引量:8
耕作与栽培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