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系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两种形成模式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传统的模式。即,在综合国力强盛、对外大量资本输出的过程中,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这种模式的典型如当今最重要的三个国际中心:伦敦、纽约、东京。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形成阶段在19世纪,其背景是,当时英国是“世界工厂”,其对外贸易与海运、保险业居世界之首。
作者
谢树森
许少强
机构地区
上海财经大学
出处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8-51,共4页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
人民币
兑换
分类号
F832.751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聪,孙超波.
对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问题的探讨[J]
.国际金融研究,1994(2):56-59.
被引量:2
2
刁仁德.
关于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理论探讨[J]
.国际金融研究,1994(2):51-55.
被引量:5
3
杨咸月.
上海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及其缩短思路[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8(3):62-68.
被引量:5
4
陆红军.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J]
.财经研究,2007,33(3):47-56.
被引量:48
5
贺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研究:基于GFCI分析[J]
.上海金融,2007(10):21-23.
被引量:9
6
李扬,余维彬.
多元化: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新格局[J]
.中国金融,2007(22):20-21.
被引量:2
7
宣文俊.
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07,19(12):77-89.
被引量:2
8
苏宁.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回顾和展望[J]
.中国金融,2008(18):11-13.
被引量:6
9
冯芸,雷敏,吴冲锋.
是什么制约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J]
.中国软科学,2008(11):67-73.
被引量:4
10
陈杰,王传辉.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及目标模式[J]
.世界经济文汇,1998(5):18-2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冯芸,林丽梅.
科技进步、金融服务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
.中国软科学,2009(S1):112-117.
1
张震,周韬,黄敏.
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思考[J]
.新金融,2002(11):9-11.
被引量:2
2
陈德毓.
浅析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
.中国经贸,2015,0(9):93-93.
3
于天铭.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建议[J]
.商业故事,2016,0(26):66-66.
4
陈志勇.
将政府采购的“三公”与诚信原则落到实处[J]
.中国财政,2015,0(21):54-55.
被引量:1
5
陈伟,刘明,林琳.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
.现代金融,2012(7):44-45.
被引量:5
6
崔元宏,史晓玲.
浅议喀什地区工商银行的储蓄工作[J]
.新疆金融,1994(1):28-30.
7
丛春霞.
中国企业年金监管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2010(10):92-96.
被引量:4
8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J]
.当代社科视野,1994,0(2):4-6.
9
周光友,罗素梅.
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
.现代经济探讨,2011(1):56-60.
被引量:15
10
朱登怀.
地方商业银行风险透视[J]
.决策探索,2003(4):57-58.
国际金融研究
199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