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针刺时的体表变化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认为如何判定针刺适应侧是首要问题。在针刺时,耳前动脉及体表均可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情况不同,耳前动脉可发生一侧脉搏消失,对侧脉搏增强;左右脉搏发生强弱交替等变化。在体表主要表现在腹部脐及其周围的变化,脐发生横向威纵向的变化;脐周围汗毛竖起,皮肤光泽消失、出现皱褶、起鸡皮疙瘩及肌肉隆起等变化。说明了针刺对机体的影响,临床应遵循取穴少,缩短治疗时间,刺激量不宜过大的原则。
作者
战丽彬
出处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4年第1期19-20,共2页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关键词
针刺感应
颞动脉
针刺方法
分类号
R245-0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1
1
张翠彦,王寅.
深刺与浅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6,26(4):256-258.
被引量:37
2
黄建军,解秸萍,付平.
谈腧穴深度与针刺深度[J]
.针刺研究,2006,31(4):246-248.
被引量:18
3
罗秋燕,袁青.
心理效应在针灸临床治疗中的作用[J]
.中医药通报,2006,5(4):37-39.
被引量:2
4
Karen J Sherman, Daniel C Cherkin, Laura Ichikawa, et al. Treatment expectat!ons and preferences as predictors of outcome of acupuncture for chronic back pain[ J ] .Spine, 2010,35 ( 15 ) : 1471-1477.
5
李雅洁,樊小农,王舒,石学敏.
针刺水沟穴治疗脑梗死的参数优化研究[J]
.中医杂志,2009,50(5):428-431.
被引量:10
6
许金森,郑淑霞,潘晓华,胡翔龙,萨喆燕.
电针对人体体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红外辐射轨迹影响的比较观察[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10,20(1):13-15.
被引量:14
7
黄涛,王瑞红.
关于对“针刺得气”了解现状的调查报告[J]
.医学与哲学(A),2010,31(4):66-67.
被引量:8
8
石学敏.
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J]
.中医学报,2012,27(9):1077-1079.
被引量:38
9
吴虹辉.
深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2):1047-1047.
被引量:4
10
廉南,雷中杰.
不同针法对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疼痛症的疗效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2002,12(4):345-3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杨恩达,王颖.
论针刺、得气与疗效关系[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130-132.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鹏,屈夏夏,刘智斌.
经络和腧穴疲劳现象的成因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513-515.
被引量:2
2
张立志,许能贵,易玮.
气至与针感[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396-398.
被引量:10
3
袁婷,熊俊,杨骏,王雪.
基于现代文献的针灸得气理论观点述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9):4295-4298.
被引量:7
4
何生华,闻庆汉,樊云,程强,李进.
闻庆汉教授推拿“得气”观[J]
.时珍国医国药,2020,31(5):1251-1252.
被引量:5
5
李孟汉,鲁海,杜元灏,郑娜,孟智宏.
近10年针刺手法量学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1):83-87.
被引量:14
6
李树雄,王秋梨.
针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相关列线图模型建立[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9):112-116.
被引量:3
7
鲁海,张春红.
关于针刺最佳刺激量的几个关键因素[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3):350-352.
被引量:27
1
欧阳八四.
浅析针刺得气[J]
.中国针灸,1997,17(7):403-404.
被引量:1
2
田道正.
“隐性得气”还是“隐性针感”[J]
.中国针灸,1997,17(10):602-603.
被引量:19
3
余玲.
浅谈针刺补泻手法[J]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45-45.
被引量:2
4
李尔强.
针感性质临床研究概述[J]
.针灸学报,1990,6(3):43-47.
被引量:1
5
杨子雨.
试谈毫针刺法中的守神善微[J]
.中医杂志,1992,33(10):38-39.
6
史学义,张清莲.
离体针穴模型的形态学研究[J]
.河南中医,1992,12(2):71-72.
7
沈德凯.
关于腧穴针感形态结构的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89,4(4):57-64.
被引量:21
8
杨筠.
饮茶后心悸,怎么回事?[J]
.糖尿病之友,2012(12):67-67.
9
甘健行.
针感的临床体会[J]
.中国针灸,2001,21(4):227-228.
被引量:13
10
张红星.
“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之我见[J]
.甘肃中医,1994,7(3):39-40.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