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物—伞系统运动稳定性判据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物—伞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是飞行器回收系统设计需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把伞视作刚体的条件下,按物—伞系统平面运动方程考察其在平衡状态附近的稳定性,给出了运动稳定性判据。这里,伞可以是单伞也可以是双伞。
作者
李大耀
机构地区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出处
《航天返回与遥感》
1994年第1期8-17,共10页
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
关键词
回收技术
稳定性
航天器回收
分类号
V5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李大耀,李大治.
物体-双伞系统运动方程与稳定性判据[J]
.宇航学报,1997,18(4):93-97.
被引量:7
2
李大耀,李大治.
物—伞系统运动方程与稳定性判据[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4,14(2):43-54.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李大耀,李大治.
物—伞系统运动方程与稳定性判据[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4,14(2):43-54.
被引量:11
2
高为炳,运动稳定性基础,1987年,112页
3
团体著者,降落伞技术导论,1977年,85,127页
4
高为炳.运动稳定性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14
1
李大耀,李大治.
物-伞系统运动稳定性初探[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6,16(1):58-63.
2
许志,唐硕.
运载火箭空中发射伞降运动分析[J]
.飞行力学,2006,24(1):48-51.
被引量:6
3
李光超,马晓平.
无人机伞降回收运动分析[J]
.飞行力学,2007,25(4):25-28.
被引量:15
4
李大耀,李大治.
物体-双伞系统运动方程与稳定性判据[J]
.宇航学报,1997,18(4):93-97.
被引量:7
5
王海涛,郭叔伟,秦子增.
物伞系统空间运动模式分析[J]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1):21-26.
被引量:8
6
王海涛,郭叔伟,秦子增.
降落伞特性对伞舱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J]
.航天器工程,2009,18(2):68-73.
被引量:3
7
王海涛,秦子增.
物伞回收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9(6):46-50.
被引量:3
8
许志,唐硕.
内舱式空射运载火箭抛出后的伞降运动分析[J]
.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25(S5):561-563.
9
师娇,唐胜景,高峰,杨春雷.
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伞-弹系统动力学模型[J]
.宇航学报,2012,33(1):13-18.
被引量:6
10
刘志强.
小型无人机伞降回收运动分析[J]
.宇航计测技术,2013,33(6):54-5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
1
David J Cockrell, N I A Haidar. Influnce of the canopy-payload coupling on the dynamic stability in pitch of a parachute system [C]// AIAA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c. 1993. USA: AIAA, 1993: 289-295.
2
李大耀,李大治.
物体-双伞系统运动方程与稳定性判据[J]
.宇航学报,1997,18(4):93-97.
被引量:7
3
王海涛,郭叔伟,秦子增.
降落伞特性对伞舱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J]
.航天器工程,2009,18(2):68-73.
被引量:3
4
王国平,芮筱亭,张驰,辛松.
远程火箭末敏弹弹道特性仿真[J]
.弹道学报,2011,23(4):1-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王海涛,秦子增.
降落伞回收系统平面运动稳定性仿真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2009,21(18):5816-5819.
被引量:2
2
马晓冬,郭锐,刘荣忠,吕胜涛.
旋转降落伞系统角运动及稳定性分析[J]
.弹道学报,2015,27(2):24-2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程善政,李宗吉,王树宗.
投弹初始条件对弹伞系统入水参数的影响与分析[J]
.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32(1):157-161.
被引量:2
2
Tang Jianhua,Qian Linfang,Yin Qiang,Jiang Li.
Numerical Study of Parachute-Payload Land Site Distribution with Randomize Wind Gust Model[J]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18,35(2):383-394.
被引量:1
1
陈国良,陆章福.
我国飞行器回收技术的成就及其发展[J]
.航天返回与遥感,1993,14(3):6-8.
2
李秀清,孙民强.
中国航天回收技术探秘:写在508所成立35周年之际[J]
.航天,1993(4):2-5.
3
林华宝.
着陆缓冲技术综述[J]
.航天返回与遥感,1996,17(3):1-16.
被引量:21
4
林斌.
前苏联载人航天器气动减速装置的特点[J]
.航天器工程,1994,3(2):62-64.
5
黄粤.
航天器回收技术试验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
.航天返回与遥感,1993,14(3):27-34.
6
Craig Fitzgibbon,王亚文.
先进运载系统的先进的回收技术[J]
.国外导弹与航天运载器,1990(9):26-32.
7
Craig Fitzgibbon,于大为.
先进运载系统当配先进回收技术[J]
.航天返回与遥感,1994,15(2):72-78.
8
熊延龄.
在轨卫星回收与修理[J]
.中国航天,1993(8):21-23.
9
航天器控制与回收技术[J]
.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9):35-35.
10
william K Wailes,冯瑞江.
先进运载火箭的先进回收系统(ARS)第一阶段研究报告[J]
.航天返回与遥感,1994,15(3):1-12.
航天返回与遥感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