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血虚发热”之我见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血虚发热”一说,最早见于李杲《内外伤辨》。曰:“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后世医家对这句经文理解不一,各有阐发,而如何正确理解“血虚发热”的实质,对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彭洁
彭俊峰
机构地区
广西中医学院
出处
《黄河医学》
1994年第3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血虚发热
发热
辨证
内科病证
分类号
R255.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1
万友生.略论阴火与甘温除热(上)[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02).
2
柯雪帆,金寿山.对脾胃内伤学说的认识和用于临床的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04).
同被引文献
27
1
王保健,王建红,王建峰.
血的生化肾阳为本[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21(6):72-74.
被引量:1
2
霍光旭,黄俊臣.
“肾主纳气”实质探析[J]
.中医药通报,2004,3(5):44-45.
被引量:14
3
葛志彰.
《金匮要略》中温法的运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2):3-4.
被引量:5
4
田胜利,姚乃中.
姚乃中运用温肾填精、凉血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6):12-13.
被引量:22
5
张亚琴.
“肾主骨生髓”与肾脏的内分泌功能[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1-12.
被引量:13
6
张巧妍.
湿邪与痰饮[J]
.吉林中医药,2008,28(9):697-697.
被引量:12
7
王刚佐,邓吉华.
论肾为血之母[J]
.河南中医,1998,18(2):11-12.
被引量:6
8
王志奇.
痰湿源流考[J]
.中医研究,2010,23(5):73-74.
被引量:6
9
刘春甫.
浅议《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5,19(1):18-18.
被引量:4
10
郑国庆.
肾精、命门水火、肾之气血阴阳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1):12-1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贾文新,李若冰.
ODE方程精确解及其应用[J]
.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2000,15(1):107-109.
2
彭杨芷,苏悦,张婷婷,任润媛,张琦.
从《金匮要略》论“治冷不尽用温药”[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2):6056-6058.
被引量:1
3
付秋月,王小平.
“肾生血”及肾血虚证理论探讨[J]
.江苏中医药,2021,53(8):31-34.
被引量:8
4
张鹏悦,闫润,杨阳.
当归补血汤证病机新解[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6):2794-27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梁媛,赵晖,王俊文,杜松,岳广欣.
2021年度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3):313-319.
被引量:6
2
王芳,马威.
常用补血中药对于血虚证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8):12-17.
被引量:2
3
彭杨芷,江泳,刘威岑,王聪慧,李爽,陈香美.
从张仲景虚劳证治看肾消病机演变和治疗启示[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1):6660-6663.
被引量:3
4
栾萌洁.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研究,2023,31(2):46-49.
5
温双吉,钟新林.
钟新林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7):84-87.
被引量:1
6
张静娴,陈信义,田劭丹.
益血生胶囊基于肾主骨生髓化血理论治疗贫血的临床实践[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5):731-735.
被引量:2
7
邹金佐,王洪武.
浅析唐容川《血证论》的和法生血理论[J]
.环球中医药,2024,17(1):75-77.
8
邱泽锐,王彪,杨扬,符方智,欧广洋,周骏,罗新筠,周青.
从肾虚血瘀湿热论治动脉性ED及膏方运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24,35(12):2838-2841.
9
王雪薇,张艳,王雅琴.
基于铁稳态失衡探析“肾藏精生血”理论与慢性心力衰竭[J]
.中医药导报,2024,30(11):115-120.
10
纪贤芬.
针刺疗法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24,21(34):24-28.
1
陈丹云,罗道珊.
李东垣"气虚发热"的病机探讨[J]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12-2312.
被引量:9
2
彭洁,彭俊峰.
“血虚发热”之我见[J]
.陕西中医函授,1993(5):8-10.
被引量:4
3
杨騄勋.
甘温除热临床治验举隅[J]
.湖南中医杂志,1997,13(S1):77-77.
4
黄智超,杨芳艳,张红梅.
当归补血汤释义[J]
.现代中医药,2016,36(3):83-84.
被引量:7
5
严倩.
内伤发热的中医辨证分型[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72-73.
被引量:5
6
曾宪辉,廖成静,梁俊,陈涛,刘芳耀,林宗汉.
当归补血汤治疗骨科骨折术后血虚发热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3):114-115.
被引量:11
7
潘赐明,董昌武,张帆,潘曌玉,张莹,张燕茹.
血虚发热学术源流探讨[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95-97.
被引量:7
8
史学瑞.
自拟十味汤辨治产后血虚发热[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5):54-55.
被引量:2
9
潘赐明,张帆,潘瞾玉,张燕茹,张莹,董昌武.
李东垣用当归补血汤治血虚发热探析[J]
.现代中医药,2016,36(3):63-65.
被引量:11
10
曾勇辉,张经生,胡贵荣.
补阳还五汤临证辨治举隅[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855-856.
被引量:1
黄河医学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