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大斑病流行因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大斑病流行因素与防治对策王洪英,魏联善(新沂市植保站221400)近年来,玉米大斑病在我市逐年加重,1993年在夏玉米上造成大面积流行危害,总计发病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99.4%,致使减产严重。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初步明确了它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
作者
王洪英
魏联善
机构地区
新沂市植保站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7-38,共2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流行病学
防治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7
1
孙海潮,卢道文,万金红.
玉米育种材料大小斑病的鉴定分级标准和主要方法[J]
.玉米科学,2005,13(z1):140-141.
被引量:9
2
赵书文,杨秀林,郭东.
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J]
.中国植保导刊,2005,25(3):10-12.
被引量:22
3
程根武,刘赢,祁之秋,纪明山.
嘧菌酯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活性测定[J]
.农药,2005,44(4):190-191.
被引量:24
4
王晓鸣,晋齐鸣,石洁,王作英,李晓.
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2006,36(1):1-11.
被引量:236
5
孟英,陈岗,谭贺,冯延江,迟力勇,孟庆祥,吴爽.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7(4):43-45.
被引量:9
6
孙学梅.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J]
.河北农业科技,2007(8):27-27.
被引量:6
7
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8
刘长令,李淼,张弘,等.取代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CN,1906171[P].2007-01-31.
9
郭厚文.
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4):62-62.
被引量:21
10
赵志华,张锡明,范洁茹,刘亮,刘西莉.
咪鲜胺对水稻恶苗病菌及其抗药突变体生长发育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2007,9(3):251-256.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3
1
吴丽丽.
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5):35-36.
被引量:3
2
杨正宇,单忠刚,王斌,陈宣明,司乃国,潘洪玉.
多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室内生物活性[J]
.农药,2014,53(2):129-132.
被引量:6
3
杨正宇,张祥辉,兰杰,陈宣明,司乃国,潘洪玉.
玉米大斑病菌对咪鲜胺敏感基线的建立[J]
.农药,2014,53(6):445-4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岩,侯文平,董本春,李晓光,郑永照.
美国普通玉米自交系大斑病鉴定[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06-107.
被引量:1
2
杨正宇,张祥辉,兰杰,陈宣明,司乃国,潘洪玉.
玉米大斑病菌对咪鲜胺敏感基线的建立[J]
.农药,2014,53(6):445-448.
被引量:1
3
杨耿斌.
我国玉米大斑病生理小种动态与抗玉米大斑病材料筛选[J]
.农业科技通讯,2014(6):35-37.
被引量:5
4
车志平,刘圣明,魏素玲,陈根强.
3-醛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对玉米大、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J]
.农药,2015,54(3):177-179.
被引量:11
5
密东林,朱光艳,方楠,梁爽,侯志广,王鑫宏,赵晓峰,逯忠斌.
嘧菌酯对玉米叶片抗氧化酶系活性影响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46(6):16-21.
被引量:1
6
孙佳莹,肖淑芹,许佳宁,刘克心,马昌广,薛春生,陈捷.
辽宁省玉米北方炭疽病发生条件与药剂防治[J]
.玉米科学,2016,24(5):147-151.
被引量:3
7
胡贤锋,李荣玉,李明,王健,杨帆,高秀兵.
贵州省水稻稻曲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基线[J]
.农药,2017,56(3):219-221.
被引量:2
8
刘如海,饶红杉,李萍.
临沧市常用玉米自交系大斑病的抗性评价[J]
.云南农业科技,2017(3):43-44.
9
甘林,代玉立,杨秀娟,杜宜新,阮宏椿,石妞妞,陈福如.
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测定[J]
.武夷科学,2017,33(1):88-93.
被引量:12
1
陈国庆.
柑桔花叶病[J]
.江西柑桔科技,1994(1):25-26.
2
沈仲宁,罗禄怡.
贵州稻瘟病流行原因和近期预防措施[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4,14(4):22-23.
被引量:1
3
姜钰,徐秀德.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J]
.新农业,2003(4):36-37.
被引量:1
4
刘令智.
关于枣缩果病的防治[J]
.专业户,2002(9):15-15.
5
杨玉风.
玉米矮花叶病咋治[J]
.河北农业,2003(4):15-15.
6
丰泉.
早稻稻瘟病流行的原因与对策[J]
.农家科学与致富,1998(4):5-6.
7
陆元华,权新胜,邵春明.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综合防治[J]
.新疆农垦科技,2004,27(6):31-32.
8
邓正营,邹仁舫.
玉米“粗缩病”要适时防治[J]
.专业户,2002(7):21-21.
9
刘宝康,吉冉中,吕金殿,徐永林,秦虎强.
关于辣椒疫病流行学的讨论[J]
.陕西农业科学,1993,39(6):30-31.
被引量:8
10
郭岩,田娟,王进涛.
茄子黄萎病流行学研究概述[J]
.北方园艺,1999(5):32-33.
被引量:4
江苏农业科学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