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食用天然色素的应用与开发动向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国内外天然色素发展概况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改善食品的色泽,给予人们一种美的感受,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
作者
施跃峰
机构地区
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出处
《今日科技》
1994年第9期4-5,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Today
关键词
食品
食品添加剂
天然色素
应用
开发
分类号
TS20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56
同被引文献
93
1
彭子模,李进,孟冬丽.
植物源天然色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4):43-50.
被引量:27
2
高彦祥,许正虹.
食用天然色素安全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5,26(z1):158-162.
被引量:61
3
姚万春,唐玉明,任道群,廖建民,熊洪.
高产色素红曲霉菌株的选育[J]
.酿酒科技,2005(2):29-31.
被引量:7
4
郑毅,刘宁芳,肖伟洪,张青.
枫香叶提取物对辣椒黑斑病菌防效作用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96-98.
被引量:12
5
王薇.
食用天然色素的营养保健作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1):45-47.
被引量:35
6
刘咏秋,曾政权.
食用天然色素的精制简介[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89,15(1):92-93.
被引量:5
7
赵文婧,高宇英,韩建荣.
外源β-胡萝卜素、光照对青霉PT95菌株菌核分化和类胡萝卜素产率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2005,45(2):279-282.
被引量:7
8
韩建荣,高宇英,赵文婧.
几种诱导子对青霉PT95菌株固态发酵产生类胡萝卜素的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2):208-210.
被引量:9
9
王立青.
枫香树中对激活的T-细胞核因子具抑制活性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5,20(3):119-119.
被引量:7
10
周小华,康佳捷,单学民.
D61树脂吸附和分离萝卜红色素[J]
.离子交换与吸附,1995,11(5):455-45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7
1
谭国进,蒋林斌,黄润均,张淑琼,杨红.
植物食用色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34(6):25-29.
被引量:24
2
黄思梅,张镜.
温度、pH及碳氮源对产色素青霉菌株(Penicillium sp.)生长的影响[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57-63.
被引量:2
3
徐美玲.
紫番薯花色苷新产品的研发及抗氧化性的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2012,40(5):61-64.
被引量:1
4
赵晓燕,李维生,彭晓蓓,张文玲,王宪昌,陈相艳.
食用色素的使用安全问题及发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6):10-12.
被引量:21
5
方玉梅,张萍,王毅红,谭萍,王盼,赵宗城.
黔产枫香树叶黑色素的生物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4):36-40.
被引量:4
6
夏洁如,向晨茜,王洪伟.
食用天然色素功能应用及发展趋势[J]
.中国酿造,2008,27(11X):1-4.
被引量:35
7
杨朝霞,王亦军,高磊.
紫甘薯花色苷色素研究进展[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19(2):32-36.
被引量:71
二级引证文献
156
1
王莹.
模拟胃酸条件下紫甘薯花色苷清除亚硝酸盐的效果[J]
.食品科学,2009,30(5):109-111.
被引量:16
2
蒋晓萌,刘岱琳,李赫宇,於洪建.
黑色谷物中花色苷的研究应用现状[J]
.中草药,2009,40(S1):26-29.
被引量:1
3
王关林,岳静,李洪艳,方宏筠.
甘薯花青素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321-2326.
被引量:85
4
朱洪梅,韩永斌,顾振新,范龚健.
大孔树脂对紫甘薯色素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5):153-156.
被引量:53
5
张钟,张志海.
影响黑糯玉米芯色素抗氧化活性的因素及与其他抗氧化剂效应的比较[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6):30-33.
被引量:2
6
韩永斌,范龚健,顾振新,朱洪梅,江汉湖.
紫甘薯主要物质含量及处理方式对其色素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27(3):81-83.
被引量:13
7
王冀,吕晓玲.
大孔吸附树脂法紫玉米色素精制工艺的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17(6):61-64.
被引量:7
8
涂宗财,李金林,王辉,张雪春.
紫甘薯花色苷快速检测方法初探[J]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1):185-187.
被引量:20
9
钱秋平,赵文静,陆国权.
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调控优化技术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2006,18(6):433-436.
被引量:13
10
张钟,郭元新,李凤霞.
黑糯玉米芯色素清除O_2^-·和·OH的体外实验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11):36-38.
被引量:16
1
汪多仁.
花生四烯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化工中间体导刊,2005(11):10-12.
2
陈庆源.
生物反应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开发[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89(3):41-43.
3
赖轩.
脱氧剂在食品保鲜中的作用机理、应用与开发[J]
.广东科技,2008,17(10):60-61.
被引量:8
4
顾瑞霞.
筛选的肠道细菌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开发[J]
.食品研究与开发,1990,11(2):30-35.
5
祝恒信.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工业的研究与应用[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9(3):69-73.
被引量:14
6
陈其昌.
麦芽糖醇的应用与开发[J]
.食品.饲料添加剂信息,1991(3):14-15.
7
丁正权,王寄华.
食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应用与开发[J]
.全国食品添加剂通讯,1993(2):19-20.
8
梁敏.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开发[J]
.农产品加工(下),2006(2):40-42.
被引量:11
9
邱宏伟.
n-3脂肪酸的应用与开发[J]
.齐鲁渔业,1994,11(2):9-11.
被引量:3
10
黄群,孙术国,曹颖.
真菌多糖及其生理功能[J]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工程技术),2008(5):36-40.
被引量:9
今日科技
1994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