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学(中文版)》
1994年第12期23-29,14,共8页
Scientific American
同被引文献9
-
1Moss.,F,赵学庆.背景噪声的好处[J].科学(中文版),1995(12):22-25. 被引量:3
-
2郑文衡,王静瑶.随机共振及其在地震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国际地震动态,1997(1):5-7. 被引量:2
-
3徐好民,陈彪.地震预报困难的核心问题及其对策.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中国天灾综合预测研究-1998年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专家论坛(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104-108.
-
4徐秀登译 强祖基校.地球热红外辐射—地震活动性的标志[J].地质译丛,1991,(2):38-39.
-
5徐好民.地壳现代构造运动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见徐好民著.地象资料.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71-80
-
6徐好民.征兆地质学与地震预报.见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编,吴宁远、李树菁主编,地震科学整体观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202-206
-
7强祖基,徐秀登,赁常恭.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J].科学通报,1990,35(17):1324-1327. 被引量:178
-
8强祖基,赁常恭,李玲芝,徐旻,戈风沙,柳涛,赵勇,郭满红.卫星热红外图像亮温异常——短临震兆[J].中国科学(D辑),1998,28(6):564-573. 被引量:127
-
9徐好民.我的地震预报观[J].科技导报,1991,9(6):18-2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徐好民.地震预报的新思索[J].地球信息科学,2002,4(2):50-54. 被引量:1
-
2徐好民,陈彪.防疫与防震[J].国际地震动态,2005,26(4):32-36.
-
3李玶,杨美娥.强震成功预报的曙光[J].中国工程科学,2009,11(6):19-27. 被引量:4
-
4叶秀薇,黄元敏.卫星热红外遥感资料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的现状[J].华南地震,2010,30(2):26-35. 被引量:10
-
5任振球,李均之,曾小苹.大地震临震预测的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01,8(2):217-223. 被引量:12
-
6孙中奎,鲁捧菊,徐伟.非对称双稳耦合网络系统的尺度随机共振研究[J].物理学报,2014,63(22):88-95. 被引量:5
-
7徐江,龚巧,郭锋.具有乘性信号和随机频率的分数阶振荡器中的随机共振[J].红外,2020,41(2):31-36.
-
8徐江,郭锋.乘性色噪声和加性双值噪声作用下延迟双稳系统中的随机共振[J].红外,2020,41(3):38-45. 被引量:1
-
9唐方头,徐好民.GMS气象卫星图像中的随机共振现象与强震活动关系探讨[J].地球信息科学,2003,5(3):74-78.
-
1荷兰制成最小的超导量子干涉仪[J].光学仪器,2007,29(4):46-46.
-
2邓志杰.高温超导SQUID应用研究的最新动向[J].现代材料动态,2003(7):3-3.
-
3刘新元,谢飞翔,张升原,戴远东,马平,王守证,刘乐园,聂瑞娟.超导量子干涉仪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J].低温与超导,2001,29(2):41-44.
-
4Robert L.Fagaly.超导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1998,4(4):15-21.
-
5伍俊,荣亮亮,谢晓明.基于SQUID自举电路的新型高精度超导磁力仪[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5(9):28-30.
-
6徐联舫.用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对超导量子干涉仪的技术预测[J].科学学研究,1989,7(1):68-73. 被引量:2
-
7张善森.液氦自动补加实验[J].低温工程,1995(2):59-60.
-
8刘新元,谢飞翔,王福仁,马平,戴远东.多结超导环在外磁场中的行为[J].物理学报,2003,52(2):473-477.
-
9伍俊,邱隆清,孔祥燕,荣亮亮,谢晓明.基于GPS同步的新型低温超导磁力仪[J].传感技术学报,2015,28(9):1347-1353. 被引量:6
-
10朱鸿梅,金听祥,徐烈,李娟,姜言震.无磁杜瓦粘接接头真空性能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4,32(3):10-1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