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别山-苏北榴辉岩带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涉及同位素的资料多限于对榴辉岩形成年代的测定,谢窦克仅报道了安徽境内岳西地区榴辉岩中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而研究整个榴辉岩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报道至今都还没有出现过.本文将根据13个样品的氧同位素分析数据简要报道大别山-苏北榴辉岩带的氧同位素组成和温度特征,并初步讨论全岩δ^(18)O值变化的原因及其在大地构造学上的某些意义.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4

  • 1李曙光,科学通报,1992年,37卷,4期,297页
  • 2李曙光,Precam Res,1990年,47卷,191页
  • 3Yang J,1989年
  • 4Wang X,Geology,1989年,17卷,1085页
  • 5曹国权,山东地质,1989年,6卷,1页
  • 6李曙光,中国科学.B,1989年,3期,312页
  • 7徐嘉炜,1987年
  • 8李石,桐柏山-大别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1991年
  • 9徐金芳,山东地质,1989年,5卷,2期,1页
  • 10张理刚,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1989年

共引文献46

同被引文献9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