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系统和地理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3
1 邹和平,黄玉昆.城市环境地质问题与城市地质学[J] .自然杂志,1993,16(9):27-33. 被引量:5
2 李振国.新加坡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3 张秀芳.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综述[EB/OL].www.cigem.gov.cn/qingbao/index/index.htm.2004—04—12.
4 Jozef Lis, Anna Pasieczna, Ryszard Strzelecki, etc. Geochemical and radioactivity mapping in Poland[J]. Journal of Geochenmical Exploration, 1997, (60) :39 53.
5 司富安.试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特点[A]..第四届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6 张丽君,贾跃明,刘明辉.国外环境地质研究和工作的主要态势[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26(6):1-5. 被引量:19
7 董德茂,吕金波.开拓北京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的新思路[J] .中国地质,2000,27(1):38-40. 被引量:7
8 刘广润.论城市环境地质研究[J] .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22(2):79-83. 被引量:11
9 方家骅.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回顾和今后工作思考[J] .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22(2):84-86. 被引量:12
10 冯小铭,郭坤一,王敬东.对中国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8(4):1-4.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11
1 倪师军,魏伦武,张成江,丁俊,王永利,王德伟,赖绍民.城市地质环境风险性分区评价体系[J] .地质通报,2006,25(11):1279-1286. 被引量:13
2 金江军,潘懋.近10年来城市地质学研究和城市地质工作进展述评[J] .地质通报,2007,26(3):366-370. 被引量:30
3 武强,李瑞军.我国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J] .有色金属,2007,59(3):103-106. 被引量:4
4 马耐山,李铁松,覃发超,雷代勇.南充市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分区模糊评价[J] .地质学刊,2008,32(4):312-316. 被引量:5
5 黄世秀,洪天求.GIS在环境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0,31(1):31-38. 被引量:6
6 孙凤环,吕琳莉,苏立彬,代志红.西藏环境地质发展与地质环境现状分析[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6):5-6.
7 王平,卢嵘.乌海市矿山复绿需水量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627-12628. 被引量:1
8 黄建.城市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2018,16(15):4-5.
9 林良俊,李亚民,葛伟亚,胡秋韵,李晓昭,李云,孟晖,张礼中,杨建锋.中国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构想与关键理论技术[J] .中国地质,2017,44(6):1086-1101. 被引量:78
10 赵银兵,陈利顶,孙然好,倪忠云,蒲梦馨,周国李,罗宇豪.基于资源利用和灾害风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地质敏感性区划[J] .生态学报,2022,42(6):2251-226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