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龙胆草斑枯病发生初报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龙胆草斑枯病发生初报傅俊范,姚远,王崇仁(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龙胆草(GentianaScabraBunge)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东北的地道药材之一,以根入药,具有泻肝胆实火,除了焦湿热的作用 ̄[2]。龙胆草过去以野生为主,由于连年采挖,致...
作者
傅俊范
姚远
王崇仁
机构地区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65,10,共2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龙胆草
斑枯病
发生
防治
药用
分类号
S435.67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45
1
高云超,莫卫军,邝哲师.
木霉属真菌的系统学及其应用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2002,22(6):38-42.
被引量:1
2
孙海峰,王喜军,周磊,王晓春.
栽培因子对龙胆斑枯病的影响[J]
.中药材,2004,27(6):394-395.
被引量:10
3
王喜军,孙海峰,孙晖,吴修红.
龙胆斑枯病对龙胆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34-736.
被引量:10
4
郭云忠,孙广宇,李振岐,高保卫.
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真菌的分类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132-135.
被引量:13
5
魏云洁,孔祥义,张连学,赵立波,刘兴权,曹秀英,王英平.
龙胆草播种技术研究[J]
.特产研究,1994,16(3):30-30.
被引量:9
6
麻俊宝,张连学,赵曰丰,吴连举,刘兴权,王英平,赵立波.
龙胆草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
.特产研究,1994,16(3):21-23.
被引量:4
7
孙海峰,王喜军,周磊,王苏艳.
中药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筛选[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2):96-97.
被引量:13
8
王喜军,孟祥才,孙海峰,姜新刚,汪胜福,杨卫丽.
人工种植龙胆发展现状、病害发生及危害调查[J]
.中医药学报,2005,33(4):2-4.
被引量:6
9
孙华,张卫东,李逢春,张永华.
龙胆草斑枯病防治药剂筛选初报[J]
.特产研究,1995,17(2):25-26.
被引量:4
10
邢士国.
龙胆草前景广阔 五年内不会滞销[J]
.农技服务,1995,13(9):8-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马伟,马玲,谢家全,王宝秋,王振月.
中药材龙胆斑枯病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8,25(1):33-35.
被引量:2
2
姚远,傅俊范,王崇仁,高福坤,李明政,孙华,张卫东.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生与危害[J]
.辽宁农业科学,1996(4):47-48.
被引量:18
3
马玲,王宝秋,谢家全,姜波,马伟.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对药材品质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08,25(4):22-23.
4
傅俊范,石建华,周如军,严雪瑞,史会岩,苏丹.
辽宁轮叶党参斑枯病发生初报[J]
.植物保护,2010,36(2):130-132.
被引量:4
5
张健夫,赵忠伟,李维忠.
龙胆草斑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04-17906.
6
葛彩艳,段宇,韩威,潘华奇,吴小兰,刘晓秋.
不同年生的辽宁GAP基地龙胆根际土壤真菌变化特征[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31(2):152-155.
被引量:1
7
姚远,傅俊范,刘少霞.
龙胆草斑枯病病原生物学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4):266-270.
被引量:6
8
孙明明.
北方地区药用植物龙胆草种子繁殖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21(1):63-64.
9
吴淑芹,陈立东.
施肥、覆盖遮阳网对龙胆草产量和斑枯病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5):324-32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马伟,马玲,谢家全,王宝秋,王振月.
中药材龙胆斑枯病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08,25(1):33-35.
被引量:2
2
刘海涛,薛健,张本刚,陈峰,孙楠.
新型杀菌剂世高(10%苯醚甲环唑WG)在龙胆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S1):57-59.
被引量:6
3
孙海峰,王喜军,周磊,王晓春.
栽培因子对龙胆斑枯病的影响[J]
.中药材,2004,27(6):394-395.
被引量:10
4
孙海峰,王喜军,周磊,王苏艳.
中药提取物对龙胆斑枯病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筛选[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2):96-97.
被引量:13
5
陈立东.
播种期、种植方式、施肥量对龙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
.沈阳大学学报,2005,17(4):7-11.
被引量:2
6
刘海涛,张本刚,薛健,张昭,陈峰.
中药龙胆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6):8-12.
被引量:3
7
李君,王亚洲.
不同栽培措施对秦艽斑枯病发生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07,33(1):126-128.
被引量:1
8
马玲,王宝秋,谢家全,姜波,马伟.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病规律及对药材品质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08,25(4):22-23.
9
刘海涛,刘洪科,薛健,郑友兰,陈峰,张本刚.
龙胆规范化种植中农药世高安全使用标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096-2098.
被引量:3
10
鄢洪海,于莉,李玉.
龙胆草斑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1):33-39.
被引量:4
1
秦佳梅,张卫东,孙华.
龙胆草斑枯病的综合防治[J]
.特种经济动植物,1999,2(3):41-41.
被引量:1
2
姚远,傅俊范,王崇仁,高福坤,李明政,孙华,张卫东.
龙胆草斑枯病的发生与危害[J]
.辽宁农业科学,1996(4):47-48.
被引量:18
3
孙华,张卫东,李逢春,张永华.
龙胆草斑枯病防治药剂筛选初报[J]
.特产研究,1995,17(2):25-26.
被引量:4
4
王佰平,张立军,倪田波,刘微,贾俊英.
龙胆草斑枯病识别与防治[J]
.农业与技术,2012,32(10):73-73.
5
冯继承,朱飞.
龙胆草斑枯病的防治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10(1):32-33.
被引量:2
6
关雪松,于荣利,文景芝.
龙胆草斑枯病的综合防治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10):105-110.
7
苗春华,孙华,张卫东.
龙胆草斑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3(1):1-3.
被引量:5
8
孙立晨,高郁芳,刘志刚,于伟.
防治龙胆草斑枯病药剂筛选试验[J]
.植物保护,2006,32(6):154-156.
被引量:7
9
孙华,张卫东,张永华,于澜,郭玉林.
龙胆草斑枯病及其防治[J]
.人参研究,1999,11(2):44-45.
被引量:4
10
张健夫,赵忠伟,李维忠.
龙胆草斑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04-17906.
辽宁农业科学
199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