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1994年第1期3-4,共2页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南京林业大学科研发展基金
同被引文献7
-
1戴晓龙.红豆杉有性繁殖技术[J].新农村,2002(2):10-11. 被引量:1
-
2林坚,郑光华,张庆昌.杜仲种子休眠原因及发芽特性的研究[J].种子,1989,8(2):8-10. 被引量:5
-
3申延,何泼.杜仲种子发芽试验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4):32-33. 被引量:12
-
4宋磊,张学俊,董大鹏,王庆辉.杜仲胶性质及提取研究的进展[J].贵州化工,2006,31(4):4-8. 被引量:23
-
5余启高,甘国菊,曾令奎.解除杜仲种子休眠方法的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1(1):20-21. 被引量:5
-
6王大玮,汪元超,李根前,李周岐.杜仲育种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7-10. 被引量:8
-
7邹仁双.温水及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杜仲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6,29(7):38-39. 被引量:4
-
1董秀霞.种子休眠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4):170-170. 被引量:2
-
2赵新礼,张馨.茜草种子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1990,13(12):9-10. 被引量:3
-
3苏新.浙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1991,2(3):129-131. 被引量:3
-
4陈志德,刘永惠,沈一,谢吉先.不同花生品种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J].花生学报,2012,41(3):7-10. 被引量:2
-
5吕忠进,傅寿仲,陈玉卿,戚存扣.芸薹属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Ⅳ.深休眠自生种质R001的破眠方法[J].中国油料,1992(2):23-26. 被引量:1
-
6韦长江.除草剂果尔在苗圃的应用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1995,24(2):27-29.
-
7杨东.福建省火炬松造林密度试验[J].林业勘察设计,2006,26(2):23-26. 被引量:3
-
8农业生物技术[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98,21(S1):7-17.
-
9檀金长.松赤落叶病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安徽林业,2009(2):54-54. 被引量:3
-
10田家俦.谈种子休眠的原因与种子休眠的破除[J].种子世界,2005(7):35-3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