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发黄证治浅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发黄,亦即黄疽。《伤寒论》论及发黄虽十余条,但病因病机证治详尽,为后世治黄之法门。 1、湿热发黄 1.l 湿热两重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刘颈而还,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意汤主之。”(236条)
作者
张喜德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科研处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4,共2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黄疸
辨证论治
分类号
R256.41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1
1
裘惠萍,顾武军.
《伤寒论》肝胆病治法浅述[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79-81.
被引量:2
2
秦俊莲,宋建平,孟秀梅,谢世平,欧阳新收,杨胜利.
高盐饮食与血瘀理论相关性的实验研究[J]
.河南中医,1994,14(4):213-214.
被引量:6
3
封泰来,汪荫华.
张仲景化瘀法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8):345-347.
被引量:1
4
王兴华.
《伤寒杂病论》活血化瘀十法浅识[J]
.中医研究,1995,8(1):8-10.
被引量:1
5
陈宝明.
《伤寒论》治肝特点探讨[J]
.新中医,1989,21(10):16-18.
被引量:2
6
柳树昌.
《伤寒杂病论》黄疸病“难治”“不治”初探[J]
.国医论坛,1995,10(3):5-6.
被引量:1
7
徐云生.
虚劳病不同于虚证——试论虚劳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J]
.江苏中医药,2006,27(1):18-19.
被引量:6
8
陈宝明.
《伤寒论》治肝规律探讨[J]
.大同医专学报,1996,16(1):36-39.
被引量:2
9
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室.1972和1973年我国出土的最古医书[J].新医学,1975,(9):45-45.
10
傅贞亮 高光震 等.黄帝内经素问析义[M].甘肃: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引证文献
4
1
梁天坚.
瘀血学说形成的断代刍议[J]
.中医药研究,1999,15(6):3-5.
被引量:2
2
黄伟,王雪峰.
《伤寒杂病论》中黄疸病诊治述略[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2):115-117.
被引量:3
3
黄斯,赵国平,蓝海,黄妍丽,杨威.
《伤寒论》“小便不利”与“小便难”病机辨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11):1348-1349.
被引量:3
4
谭家华,赵琳珺,常刚,朱迪,包江平,黄健,罗君,刘威.
《伤寒论》中肝胆病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1):50-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江义墩,韩海啸,彭继升.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化瘀法”之探要[J]
.医学信息,2010,23(16):2698-2699.
被引量:3
2
龙新胜.
庞国明治疗黄疸经验[J]
.中医学报,2018,33(2):244-248.
被引量:7
3
李鑫,王向莹,王诗源.
《伤寒杂病论》与《中医内科学》互参探讨黄疸的分型辨治[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19-22.
被引量:12
4
潘龙康,杨改琴,毛刚.
《伤寒杂病论》之“瘀血”探析[J]
.江苏中医药,2020,52(5):9-12.
被引量:8
5
蔡斌斌,李丁,陈豪特,蒋筱.
基于“小便不利”理论探讨老年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下尿路症状的治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8):1242-1244.
被引量:6
6
陈勇,王洁,杨彤,何德英,任毅.
五苓散主症探微[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4):90-92.
被引量:2
7
赵哲,靳玉秋,孙墨晗,田萌媛,胡蓉,陈光顺.
《伤寒论》阳明病之二便辨析[J]
.四川中医,2023,41(1):27-30.
8
秦胜娟,佘继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5):104-107.
被引量:4
9
杨军,屈杰,吴彤.
《伤寒论》课程思政改革思考与实践[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6):110-114.
1
仕丽.
《伤寒论》肺系病证治浅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1):4-5.
被引量:2
2
曾红学.
《伤寒论》下利证治浅析[J]
.江西中医药,1994,25(6):53-54.
被引量:2
3
卢翠云,齐荣义,卢翠敏.
子宫内膜异位症证治浅析[J]
.江苏中医药,2002,23(10):48-48.
4
张继算.
《伤寒论》诸痞证治浅析[J]
.光明中医,1997,12(5):1-2.
5
张学增,王玉生.
张子和出血证治浅析[J]
.山东中医杂志,1989,8(2):8-9.
6
刘欢祖.
肝风六种证治浅析[J]
.新疆中医药,1990(2):6-9.
被引量:1
7
杨杰.
《伤寒论》“身痛”证治浅析[J]
.甘肃中医,2007,20(8):11-12.
被引量:2
8
赵剑峰,刘玉超.
《金匮要略》痰饮证治浅析[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4):22-24.
被引量:2
9
蒋明德.
《金匮要略》心身疾病证治浅析[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16(5):51-51.
被引量:1
10
胡升芳,陈红风.
乳癖证治浅析[J]
.中医药研究,2002,18(6):6-8.
被引量:5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