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冬小麦品种更替源,库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出处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1-6,11,共7页
Journal of Tarim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同被引文献7
-
1钱曼懋,孙洪伟,宋春华,杨欣明.北部冬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89(1):3-5. 被引量:21
-
2刘碧贵,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4年,2期,33页
-
3吴北苏,遗传,1985年,7卷,2期,1页
-
4愈世蓉,农学文摘,1983年,8期,1页
-
5愈世蓉,中国农业科学,1982年,4期,13页
-
6团体著者,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1979年
-
7团体著者,作物育种学,1979年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岳淑芳,郭世华,王秀娟,侯国峰,廉博.部分引进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3):53-57. 被引量:13
-
2于经川,姜鸿明,刘兆晔,严美玲,韩启秀.冬小麦品种选育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86-190. 被引量:6
-
3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严美玲,殷岩.小麦单位面积粒数与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选择效果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41(2):12-14. 被引量:2
-
4王兆龙,曹卫星,戴廷波.小麦穗粒数形成的基因型差异及增粒途径分析[J].作物学报,2001,27(2):236-242. 被引量:55
-
5王辉,孙道杰,时晓伟,闵东红,李学军.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9(1):37-40. 被引量:25
-
6蔡文秀,薛瑞长.播期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4(7):101-103. 被引量:1
-
7王新中,于新智.小麦品种突破的基础与对策——从目标和材料的创新探讨“超级麦”选育[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4):87-90. 被引量:10
-
8刘兆晔,李林志,严美玲,辛庆国,于经川.山东省小麦参试品种产量结构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7(6):49-52. 被引量:1
-
9顾晶晶,余慷,陈树林,朱保磊,王冬至,张爱民,刘冬成,詹克慧.河南小麦品种穗粒数性状的动态变化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15(10):4143-4158. 被引量:8
-
10朱元刚,肖岩岩,初金鹏,张秀,钤太峰,马鑫,代兴龙,贺明荣.不同播期冬小麦小花发育特性与同化物代谢的相关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3):370-381. 被引量:21
-
1杨惠杰,郑景生,姜照伟,李义珍,卓传营,张上守.再生稻超高产库的结构特征[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2):65-68. 被引量:27
-
2熊洁,耿春苗,丁艳锋,王绍华.不同库容类型杂交早籼稻品种源库结构对垩白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9):3970-3980. 被引量:11
-
3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与组合间源库结构的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3):688-694. 被引量:7
-
4谢正荣,株秀芳,姚振飞,奚京平,黄筱敏.高产水稻的源库结构与株型关系及其调控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2,22(5):21-22. 被引量:3
-
5周有炎,龚金龙,李杰,常勇,沙安勤,李德剑,胡雅杰,龙厚元,罗学超,姚存章,刘国林.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1):75-78. 被引量:17
-
6徐富贤,熊洪,朱永川,谢戎,王贵雄.强化栽培对杂交中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及其与源库结构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4,18(6):522-526. 被引量:21
-
7徐富贤,熊洪,朱永川,张林,郭晓艺,刘茂.促芽肥施用时期对不同源库类型杂交中稻再生力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0,25(3):57-63. 被引量:11
-
8郁志华,谢正荣.“苏香粳1号”高产高效源库结构与株型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4(2):18-20.
-
9王彬龙,魏艳丽,李瑞国,蒋会利,张安静.开花期剪叶对大穗型小麦品系1624源库协调性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6):21-25. 被引量:3
-
10陈荣振.淮北地区小麦品种“源、库、流”的演变[J].作物杂志,1993(3):21-2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