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通信世界》
2005年第2期33-34,共2页
Communications World
参考文献3
-
1黄鹰.“中国制造”需要世界品牌[J].开放导报,2003(5):13-14. 被引量:3
-
2张曙临.品牌权力营销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3李桂荣.现代推销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同被引文献10
-
1李德河.网络时延对网上高时间约束业务影响的讨论[J].时间频率学报,2003,26(2):126-135. 被引量:6
-
2赵荣芳,耿玉水,韩涛.网络时延测量技术研究[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75-77. 被引量:5
-
3陆小铭,曹维华,余勇昌.电信运营商发展云存储业务的网络问题探讨[J].电信科学,2010,26(6):71-75. 被引量:8
-
4黄书生.超低时延网络的测试方法探讨(一)[J].电信网技术,2013(6):75-81. 被引量:2
-
5牟巧,宁帆,黄善国,尹珊,张杰,林雪峰,明正勤,司新.基于IP over WDM网络的IP业务时延测算算法(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42(S02):445-450. 被引量:1
-
6赵中华,童贞理.WCDMA网络数据业务时延性能的提升[J].数字通信,2014,41(4):54-58. 被引量:1
-
7李善玺,马强,陈文波.高带宽组播网络端到端时延测量及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9):1684-1689. 被引量:3
-
8熊余,姚浩,吕翊,廖彬.WDM网络中带有时延感知的混合区分保护策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5):27-32. 被引量:1
-
9林宇,程时端,邬海涛,金跃辉,王文东.IP网端到端性能测量技术研究的进展[J].电子学报,2003,31(8):1227-1233. 被引量:15
-
10高巍,马军锋.关于时延测试方法的探讨[J].电信网技术,2003(10):64-67. 被引量:4
-
1王一帆,李静.WCDMA网络接入时延指标优化分析[J].科教导刊,2015(11X):49-50. 被引量:1
-
2吴光耀,陈建云,郭熙业,李献斌.基于TDMA的星间链路时隙分配设计与仿真评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12):4087-4090. 被引量:7
-
3王亮,张乃通,宁录游.低轨卫星星座星际链路后向切换的时延指标[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24(12):5-7. 被引量:1
-
4黄凯冬,尹仲琪,胡勇.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时延特性的方法[J].电讯技术,2007,47(1):193-195. 被引量:7
-
5林万里,武欣嵘,王帅.战术数据链中一种启发式时隙分配算法[J].军事通信技术,2014,35(4):60-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