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课堂生成还需什么?——“画图”的两次设计及反思
摘要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浙教版“圆的认识”一课,对其中“画圆”部分不同的处理方式,感触颇深。
-
1王四宝.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优化学生数学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勾股数”的教学改进与思考[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3):32-34.
-
2黄晓秋.《间隔的问题》两次设计的效果分析[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06,0(1):18-19.
-
3唐浩瑛.六年级数学活动课“切一切、算一算”听后感[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10):55-56.
-
4刁品松.“写”出来的,就是不一样——不一样的设计 不一样的理念[J].教师,2012(16):76-76.
-
5朱秋芳.珠串成线: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取向——以“线段和角”的复习课为例[J].中学数学(初中版),2015(4):52-54.
-
6倪敏.例谈小学数学文本的解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9):89-89. 被引量:2
-
7王令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9):35-35.
-
8任加顺.在探究中发现 在发现中学习[J].小学青年教师,2003(9):34-35.
-
9左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33-33.
-
10任加顺.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3(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