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构文学史的学术霸权——文学史写作的多样性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并不很长,相对而言,中国现代文学吏的写作却成了积之既久的课题。循着文学吏讨论与写作的历史陈迹,应不难发现,文学研究界事实存在着独尊文学史的学术霸权现象.许多文学研究者都或多或少持有关于文学史的学术霸权意识。这样的学术霸权意识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吏研究的繁荣有着毋庸争辩的促进作用,不过对于文学史写作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却构成了某种历史性的障碍。
作者
朱寿桐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史写作
学术
文学研究
解构
丰富性
繁荣
霸权
持有
事实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2
1
.[A]..《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6-37页.
2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于1944年,1995年版.第100页.
共引文献
7
1
张中良.
大陆文学史上的梁实秋身份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258-270.
被引量:1
2
闫月珍.
文学的自觉:一个命题的预设与延异[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9-76.
被引量:8
3
邓绍基.
关于元杂剧版本探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1):110-115.
被引量:6
4
董乃斌.
论郑振铎的文学史研究之路[J]
.文学遗产,2008(4):138-148.
被引量:5
5
邓绍基.
杨维桢涉及“关卿”的一首宫词[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6):62-66.
被引量:1
6
龙建国.
宋代书会与词体的发展[J]
.文学遗产,2011(4):82-91.
被引量:5
7
成敏.
《铁冠图全传》为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考[J]
.明清小说研究,2002(4):168-17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65
1
坂井洋史.
忏悔和越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个侧面[J]
.文艺理论研究,1998(4):62-67.
被引量:3
2
敏泽.
朱光潛反动美学思想的源与流[J]
.哲学研究,1956(4):64-83.
被引量:1
3
程文超.
对“需要修补的世界”的独特言说——八十年代文学批评中现代主义话语回顾[J]
.文学评论,1993(5):12-21.
被引量:3
4
郜元宝.
从文学批评诸概念内含的冲突看批评的价值取向[J]
.文艺理论研究,1991(4):54-59.
被引量:1
5
季进,余夏云.
“我并不尖锐,只是更坦率”——顾彬教授访谈录[J]
.书城,2011(7):28-39.
被引量:7
6
王富仁.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问题的几点思考[J]
.文学评论,2000(5):34-43.
被引量:34
7
曾绍义.
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还是“现代中国”的文学史——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治史的一点思考[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3-16.
被引量:4
8
田智祥.
文化定位——金庸武侠小说批评的理论前提[J]
.云南社会科学,2005(2):123-125.
被引量:1
9
唐金海.
文学史观的“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36-41.
被引量:3
10
方忠.
论文学的经典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J]
.江海学刊,2005(3):189-193.
被引量:53
引证文献
7
1
刘钊.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性别权力——以茅盾的女作家作品论为例[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53-57.
被引量:1
2
周维东.
对文学史反思中“客观化”追求的反思[J]
.文艺争鸣,2007(10):74-77.
被引量:4
3
薛丽英.
选择与突破——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7):35-39.
4
唐伟.
被文学史劫持的文学批评--论学院批评的文学史意向[J]
.南方文坛,2018(2):17-21.
被引量:3
5
郑惠生.
“文艺学批评”建设:创新的视角[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5(7):19-28.
被引量:8
6
孟文博.
“民国文学史”著述的“民间”可能[J]
.当代文坛,2021(1):168-172.
7
李军.
批评与性别——中国现代男作家的女性文学批评分析[J]
.华夏文化论坛,2014(2):162-169.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钟华,虞蓉,于俭,文贵良,徐艳.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美学、文艺学)[J]
.学术月刊,2008,40(3):154-159.
被引量:2
2
王勇.
文学史理论建构的多元与写作实践的困境[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1-3.
3
陈志刚.
教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72-77.
被引量:1
4
乔以钢.
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实践:2006—2010[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5):96-108.
被引量:2
5
郑惠生.
“文艺学批评”建设进路:实践、理论和机制[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6(3):33-44.
被引量:5
6
郑惠生.
如何书写“审美文化研究”史——就《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一书与高建平等先生商榷[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3):31-34.
被引量:4
7
郑惠生.
值得学界关注和探讨的著述--对妥建清教授《颓废审美风格与晚明现代性研究》的学术批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4):108-116.
被引量:4
8
聂家伟.
批评的在场和文学经典的建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4):84-89.
被引量:1
9
黄焕娜.
郑惠生教授教学风格美及启示意义——以《美学》《文艺理论》的教学为例[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0(5):128-132.
被引量:1
10
覃昌琦.
反思与自觉--论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批评的限度和主体性重塑[J]
.百家评论,2020(5):15-23.
1
王珂.
理性地对待“新诗”这种特殊文体[J]
.文艺争鸣,2005(1):18-20.
被引量:1
2
刘武俊.
话语霸权:权力与知识的联姻——从《读书》说起[J]
.粤海风,2001,0(1):20-21.
3
道辉.
手指上的游离,“酱水微信”调[J]
.福建文学,2016,0(8):130-131.
4
韩光丽,刘柏峰.
命运之魔——论曹禺三部曲中未出场的人物[J]
.戏剧丛刊,2002(5):66-66.
5
薛丽英.
选择与突破——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7):35-39.
6
贺国强.
同光体与诗界革命派、南社新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36-38.
7
卢荻秋.
资本强权与学术霸权挤压出的《红楼梦》[J]
.新一代,2010,0(11X):15-15.
8
唐铁惠.
“反本质主义”的佯谬与霸权意识[J]
.长江学术,2006(4):17-20.
9
姚楠.
论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权威问题[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6-12.
被引量:1
10
茶客留言[J]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1,0(1):64-64.
文艺争鸣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