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7-29,共3页
Contemporary World
同被引文献50
-
1张忠祥.从克林顿访非看美国对非洲战略的转变[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5):40-44. 被引量:2
-
2陈晓红.评战后英国在非洲的“政治撤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2(5):58-61. 被引量:2
-
3徐人龙.冷战结束后非洲的处境及其应变对策[J].西亚非洲,1993(5):5-8. 被引量:1
-
4张宏明.论密特朗时期法国对非经济政策的连续性[J].西亚非洲,1990(1):39-47. 被引量:4
-
5袁新华,郝宇青,胡淑慧.试析转型以来的俄罗斯与非洲关系[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4(4):57-62. 被引量:8
-
6朱新光.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边缘化”现象刍议[J].社会主义研究,2003(1):75-77. 被引量:5
-
7陈晓华,张小林.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与影响——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13-418. 被引量:24
-
8王莺莺.对非洲形势与国际地位的再认识[J].国际问题研究,2006(6):19-24. 被引量:2
-
9张来仪.俄罗斯与非洲经济关系的困境和对策[J].西亚非洲,2007(3):34-38. 被引量:2
-
10余秋玲,杨旗.论非洲石油的大国博弈[J].现代管理科学,2007(7):74-75. 被引量:2
-
1崔爱国.转变居民消费需求应与调整产业结构同步进行[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2,13(1):20-22.
-
2于丽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进行[J].经济时刊,1997(9):20-20.
-
3陈少康.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和对策[J].理论导刊,2003(4):59-61.
-
4田玉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2):66-68. 被引量:2
-
5蔚垚辉,刘慧,王军.山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J].太原科技,2007(4):38-39.
-
6马千山.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战略抉择[J].滨州师专学报,2001,17(1):9-12. 被引量:1
-
7史策.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J].管理与效益,1994(1):12-13. 被引量:2
-
8何斌,冷穆.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5):20-22.
-
9何斌.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125-126. 被引量:5
-
10周晓阳.论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历史趋势[J].衡阳工学院学报,1991,5(1):9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