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28,共2页
Contemporary World
同被引文献22
-
1华碧云.迅速发展的印度软件业[J].求是,2001(16):49-52. 被引量:9
-
2何永芳.印度软件产业的扶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新疆财经,2005(1):50-54. 被引量:12
-
3赵鸣歧.印度正在崛起——关于印度经济现代化模式的评价[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3):16-23. 被引量:10
-
4马加力.印度的崛起态势[J].现代国际关系,2006(6):51-55. 被引量:4
-
5林承节.软件和IT服务外包业与印度现代化模式[J].南亚研究,2006(2):36-39. 被引量:8
-
6韩民青.印度的发展轨迹与经验解析[J].当代亚太,2007(6):33-38. 被引量:3
-
7James Herbsleb,et al.Software Quality and 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7,40(6):30- 40.
-
8赛迪顾问专题报告.中国、韩国、印度软件产业发展比较[N].中国计算机报,2000-10.
-
9顾晓芳.想进国际市场就得先拿通行证——中国软企拥抱CMM[J].商界导刊,2002,(12).
-
10.改善产业环境,共创软件辉煌[N].中国计算机报,2003-11-10.
二级引证文献9
-
1曾建国,陈光.中国与印度国家软件技术园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0):117-119. 被引量:6
-
2戴伟辉,肖小云,倪伟.软件产业的价值链分析及我国软件园区的发展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5):63-66. 被引量:5
-
3戴永务,刘燕娜,余建辉.中国人造板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评述[J].科技和产业,2007,7(5):39-42. 被引量:1
-
4黄德春,郭弘翔.南京建设中国软件城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163-165.
-
5李红,罗利华,陆炳树.南京市软件企业软件人才现状及人才需求特点[J].科技与经济,2009,22(4):56-60. 被引量:6
-
6张利剑,李红.从招聘信息看南京软件企业软件人才需求特点[J].计算机教育,2011(3):101-106. 被引量:2
-
7张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印度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11,34(7):50-54.
-
8苏白云,崔春生.基于集团序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评估方法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24(9):85-90. 被引量:6
-
9陈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J].运筹与模糊学,2023,13(2):789-798.
-
1华碧云.迅速发展的印度软件业[J].求是,2001(16):49-52. 被引量:9
-
2印度软件业发展迅速[J].时事资料手册,2000(4):119-119.
-
3左连村.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及启示[J].南亚研究,2000(2):27-30. 被引量:5
-
4唐鹏琪.印度版权保护对经济的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02(2):19-22. 被引量:2
-
5吴小平.印度软件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司法维护[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105-106.
-
6唐鹏琪.印度软件业面临的挑战[J].南亚研究季刊,2002(4):14-17.
-
7白景山.印度:突破掣肘参与竞争[J].瞭望,2001(9):20-20.
-
8爱德华·卢斯,张淑芳.印度新型中产阶级[J].书摘,2008,0(3):67-69.
-
9求实.印度大力培养信息人才[J].科学新闻,2001,5(9):17-17.
-
10司马园.中国软件何时硬起来[J].文明与宣传,1996(8):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