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0年秋天某日,正在巴黎作学术访问的我和我的朋友陈侗一起去访问了法国作家让·埃什诺兹。
同被引文献19
-
1余中先.随和的人 执着的作家——法语作家图森印象记[J].外国文学动态,2002(1):15-17. 被引量:1
-
2卡特丽娜·阿尔冈,谈亚锦.罗布-格里耶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2,23(1):172-176. 被引量:5
-
3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07页.
-
4格里耶:《未来小说的一条道路》,见《为了一种新小说》,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83页.
-
5参见安娜·西莫南:《被历史控制的文学--午夜出版社里的新小说和阿尔及利亚战争》,吴岳添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
6格里耶:《梦想者若埃·布斯凯》,见《为了一种新小说》(Pour un Nouveau Roman, 1955 - 1963),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177页.
-
7格里耶:《今日叙事中的时间与描述》,见《为了一种新小说》( Pour un Nouveau Roman, 1955 - 1963),余中先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226页.
-
8《小说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昆德拉访谈录》,载《小说的艺术--小说创作论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0页.
-
9与之相应的视点转换形式通常表现为一种对"限制"的主动要求.埃什诺兹的叙述者从整体上来看是全知叙述,可是他总是装作与读者一样地无知,由零聚焦转为外聚焦,并且对这种不可知装作无辜.即诺尔曼·弗里德曼的八项分类法中的"无所不知"向"有选择性的无所不知"型叙述的转换.如"至于右手的那个兜呢,天知道装着什么,没准是只小手枪……";"一只手关门,另一只手揣进口袋,天知道这只手是不是握住了那把小手枪."(《高大的金发女郎》)
-
10《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78页.
-
1许金龙.从大江键三郎眼中的村上春树说开去[J].外国文学评论,2001(4):152-153. 被引量:12
-
2仁波.我走了[J].广东佛教,2003(1):36-36.
-
3余中先.1999年龚古尔文学奖得主埃什诺兹的新作《我走了》[J].外国文学动态,2000(3):4-6.
-
4关于弑魂诗的小故事[J].艺术界,2013(4):136-143.
-
5许金龙.日本文艺评论家川村凑访华[J].外国文学评论,2001(3):153-153. 被引量:1
-
6丹晨.“神秘的”无名氏[J].博览群书,2003(2):97-100.
-
7向叶平.生活在别处——评赵宏兴的中篇小说《我走了》[J].安徽文学,2007(1):78-80.
-
8秦巴子.世纪末叶[J].莽原,2000(4):223-232.
-
9龚敏律.奥尼尔的“大道别墅”[J].创作与评论,2012(1):74-75.
-
10戴秋霞,张新木.论《我走了》中的循环式主题结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9,30(1):1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