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轻讼意识探讨
被引量:3
To Inquire into the Indifferent Awareness of the Lawsuit that is Present in Chinese Peasants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102-106,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41
-
1杨婷,郭一辉.道法规范体系视阈下礼法关系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3):17-19.
-
2李红菊,张蓉.基督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6-77. 被引量:5
-
3文立君.对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治与德治的反思[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1):85-87. 被引量:1
-
4陶玮.浅谈农村法治文化建设[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3):35-37.
-
5郭星华.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71-78. 被引量:114
-
6刘诚.论ADR在中国乡土社会的功能与制度设想——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社会学和法理学分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1):54-59. 被引量:23
-
7贾成宽,王臣申.依法治国:治官还是治民[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109-112.
-
8朱德宏.回应型司法与刑事契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3(6):15-19. 被引量:4
-
9布仁扎拉嘎木吉,阿拉坦高娃,程延军.《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我区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据内蒙古东部地区实地调查资料[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7):32-34.
-
10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J].社会,2006,26(5):171-189.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11
-
1张学亮,王学栋.冲突与整合:乡土社会视野下的法律信仰[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5):12-15. 被引量:8
-
2刘云升,韩树军.为当代中国农民的诉讼观辩解——农民“无讼”观根源的重新解读[J].河北法学,2005,23(12):39-43. 被引量:4
-
3[10]李文海.南窗读往[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108.
-
4[2](英)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5[2][英]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14.
-
6[10]张中秋.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
7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8张中秋.比较视野中的法律文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
9郑永流.农民法律意识和农村法律发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07.
-
10[英]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214.
-
1戴者春.当前我国农民“轻讼”意识的成因探析[J].理论与现代化,2002(1):22-24.
-
2戴者春.当前我国农民“轻讼”意识的危害与对策[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3(2):55-57.
-
3戴者春.我国农民轻讼意识探讨[J].长白学刊,2001(6):20-23. 被引量:1
-
4徐鑫.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及其良性互动[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2(9):38-39.
-
5喻德尚.浅谈影响法律权威性的几个因素和对策[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6(9):56-56.
-
6陈睿.法院调解要坚持司法公信[J].人大论坛,2009(3):24-25.
-
7陈爱和.“放纵坏人”与“冤枉好人”[J].新闻周刊,2003(29):11-11.
-
8刘成贺.论农民诉讼意识的现代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4):39-41.
-
9李晓路.论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4):61-64. 被引量:1
-
10汪利霞,陈森林.试论我国宪法频繁修改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8(5):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