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5,共3页
Media Observer
参考文献4
-
1李培林.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M]新华出版社,2005.
-
2罗岗,顾铮.视觉文化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
3(法)莫尼克·西卡尔(MoniqueSicard)著,杨元良.视觉工厂[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
4(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林中路[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同被引文献41
-
1杨晓峰.音乐电视的多元文化传播价值取向[J].当代传播,2004(2):56-57. 被引量:5
-
2唐明贵.文化冲突、文化融合与文化演进——以中国历史上的儒佛会通为例[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5. 被引量:14
-
3雷小洁.文化盛宴下的传播共舞——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东南传播,2008(10):7-8. 被引量:5
-
4杨啸原.国外武术市场的现状及其成因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2):12-14. 被引量:21
-
5马敏跃,邹国建,胡望洋,赵钟晖.推进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24(8):73-74. 被引量:34
-
6童兵.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认识误区[J].新闻大学,2004(8):20-24. 被引量:52
-
7徐圻.走出文化的自大与自卑——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反思[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11-16. 被引量:5
-
8焦润明.东北亚跨文化认同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应对[J].日本研究,2005(1):79-85. 被引量:2
-
9童兵.经济全球化、跨文化传播和本土传播政策的调适[J].新闻爱好者,2005(12):6-9. 被引量:12
-
10姜飞.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J].新闻大学,2006(1):17-27.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10
-
1刘颖,聂坤.谈MTV的中西跨文化传播差异[J].知识经济,2008(3):167-168.
-
2温乃楠.传媒文本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心理学分析[J].知识经济,2008(5):170-170.
-
3胡春秀.奏响和谐社会的美丽和弦[J].新闻界,2005(5):43-44.
-
4秦子来,王林.影响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障碍[J].体育学刊,2008,15(4):96-100. 被引量:30
-
5刘菲菲,王泳惠.单一化与多样性:跨文化传播的双重语境[J].青年记者,2010(14):37-38. 被引量:2
-
6戴春阳,张小辉.试论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J].新闻世界,2010(7):185-186. 被引量:2
-
7王亚慧.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层次与跨文化传播策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2):106-108. 被引量:4
-
8呂旸.跨文化传播下的文化差异诱因探析——以《北京人在纽约》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3(7):285-285.
-
9刘有缘,黎桂华,石爱桥.“走出去”到“走进去”:新时代健身气功跨文化传播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3):63-68. 被引量:10
-
10王亚慧.论中国武术文化的结构层次与跨文化传播策略[J].中华武术(研究),2011(4):11-12.
二级引证文献48
-
1张彤,杨嘉民.后奥运时代武术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世界,2011(8):15-17. 被引量:3
-
2盛曼,余利斌.武术套路的成因及发展对策[J].搏击(体育论坛),2010,2(1):76-78.
-
3蔡月飞.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困境与理念转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1):34-38. 被引量:24
-
4翁信辉.蔡玉明五祖拳的文化传播[J].体育学刊,2009,16(4):97-99. 被引量:9
-
5许之星.从韩国现代跆拳道的普及看中国武术推广的困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04-107. 被引量:5
-
6朱东,马克蒂姆,姜熙.中西方不同视角下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未来[J].体育科学,2010,30(6):20-29. 被引量:52
-
7谭作军.普通高校武术教育突出攻防技击本质之导向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9):92-96. 被引量:17
-
8吴松,王岗.建构文化形象: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立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1):33-36. 被引量:34
-
9鲍磊,赵彩红.《功夫熊猫》对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62-66. 被引量:9
-
10胡泳,哈丽丝.在华国外传播者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以“单位”网个案研究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1):107-112. 被引量:3
-
1李学勇.“我是谁”与反“四风”[J].军事记者,2013(8):1-1.
-
2朱庆.在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J].出版广角,2013(07X):4-4.
-
3周庆海.试论从编辑的视角审视“以人为本”的期刊发展观[J].黑龙江金融,2009(6):44-46.
-
4高雅珍,武志勇.大众传媒的人文关怀责任[J].新闻记者,2005(11):25-27. 被引量:5
-
5舒德军.论主观能动性在采访中的具体表现[J].新闻研究导刊,2015,6(3):44-44.
-
6杨文韬.九万里风鹏正举——评张维为《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J].中国出版,2015(3):68-68.
-
7真理标准不只具有历史意义[J].理论与当代,2008(10):55-56.
-
8王海龙.思与真的回环——赏析影片《他来自地球》[J].民营科技,2009(3):68-69.
-
9赵颖.图书馆与计算机的一个哲学命题[J].图书馆建设,1986(4):8-13.
-
10荷芝阳.生活并不在别处[J].上海支部生活,2014(7):5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