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4,共2页
Media Observer
参考文献5
-
1谢维俭.利他行为与优先顺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1):46-51. 被引量:6
-
2.[EB/OL].http ://www.delphibbs,com.,.
-
3.[EB/OL].http://expert.csdn.net.,.
-
4郑君良.《网际网络利社会行为可能性之探讨》,南华大学传管所[EB/OL].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3/13-8.htm.,.
-
5杜骏飞,巢乃鹏.认同之舞:虚拟社区里的人际交流[J].新闻大学,2003(76):51-54.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8
-
1杨新敏.《国外网络文化研究评介》[A]..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C].,2002年..
-
2黄瀚谆.《使用网际网络而产生的线上与线下行为之探讨》[A]..网络与社会研讨会论文[C].台湾,2002年..
-
3庄道明.《从台湾学术网络使用调查解析网络虚拟社区价值观》[J].台湾《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1998,5(1):53-53.
-
4黄厚铭.《真实的谎言:虚拟社区中的身分认同与信任》[A]..《第四届信息科技与社会转型研讨会论文》[C].台北: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2001年..
-
5翟本瑞.《网络文化与虚拟生活世界》[A]..台湾:网络与社会研讨会论文[C].,2002年..
-
6转引自方军:《虚拟社区与信息中介》,http//www.chinabyte.com/,2002年5月19日.
-
7转引自陈思和:《文化与沟通的影响力研究》,见ad.nccu.edu.tw/resource/conference/,2001年8月10日.
-
8[12]Sherry Turkle:《虚拟化身--网络世代的身分认同》,谭天、吴佳真译,远流出版公司,1997年.见http://www.ty.wownet.net/-vix/harm/k.html.
共引文献30
-
1郑保章,马瑞瑞.试论人性化虚拟社区的建立[J].新余高专学报,2004,9(4):21-23.
-
2李秋萍,胡昕,蒋玉宇,李金平,徐静娟,邱玉宇.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利他行为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28-29.
-
3曾凡斌.互联网的“实名制”与虚拟社区的“治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6(6):80-83. 被引量:11
-
4李秋萍,陈佩珍,李金平,蒋玉宇,徐静娟,邱玉宇.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利他行为的探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20(12):3137-3138. 被引量:2
-
5石磊.个人真实身份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影响[J].当代传播,2007(1):57-59. 被引量:21
-
6惠恭健.大学生QQ群聊中“意见领袖”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41-45. 被引量:19
-
7王战,张弘韬.用户生成内容(UGC)与虚拟社区的经济价值[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9(2):74-80. 被引量:13
-
8赵高辉.匿名、互动与身份认同——2003-2007年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09(4):60-61. 被引量:5
-
9冯隽.新闻媒介的功能及其演变[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49-55. 被引量:6
-
10李历铨.论作为公关领域的QQ群的分析[J].今日科苑,2010(8):355-355.
同被引文献113
-
1王小璐,风笑天.网络中的青少年利他行为新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1):16-19. 被引量:36
-
2李静.大学生网络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因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1):187-188. 被引量:2
-
3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6-69. 被引量:434
-
4王美芳,庞维国.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J].心理科学进展,1997,7(4):37-42. 被引量:42
-
5李宏翰.试论利他主义的动机过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56-60. 被引量:9
-
6李日兰.大学生价值观类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5):57-60. 被引量:7
-
7丁义浩.虚拟社区及虚拟社区交往初探[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3):43-46. 被引量:7
-
8宋凤宁,黎玉兰,方艳娇,江宏.青少年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3):84-88. 被引量:15
-
9王丽,王庭照.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11):51-53. 被引量:19
-
10彭庆红,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49-51.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15
-
1彭庆红,樊富珉.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2):49-51. 被引量:59
-
2张喜征.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信任管理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06,25(4):20-22. 被引量:13
-
3郑显亮,顾海根.国内外网络利他行为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4):19-23. 被引量:11
-
4王晓磊.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研究[J].北方文学(下),2012(11):218-218. 被引量:1
-
5周宏,吴玫.国内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综述[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5,17(3):49-52. 被引量:5
-
6董飘,何淑婕,叶迪.大学生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0):105-106.
-
7何淑婕,董飘,叶迪.大学生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0):9-11.
-
8刘会玲,许哲.自组织视野下网络志愿行为治理模式的构建[J].青年探索,2016(1):28-33. 被引量:2
-
9符珞珈,蒋晓丽.互助与成长——微信利他行为与社会支持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6(4):43-49. 被引量:4
-
10常静,欧瑞秋,陈泉.分布式创新参与者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开源社区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24):17-2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09
-
1刘阳,陈鹏.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特点研究[J].心理月刊,2023(1):89-91.
-
2周涛,叶紫玲.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开源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研究[J].评价与管理,2022,20(4):17-21.
-
3马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构建与管理[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122-124. 被引量:5
-
4钟雪,介俊.虚拟社区的社会性因素对广告的影响之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8):111-113.
-
5董升.网络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8(4):112-114.
-
6郑丹丹,凌智勇.网络利他行为研究——以5Q地带“供种”行为为例[J].浙江学刊,2007(4):179-185. 被引量:7
-
7李瑞台,董东,郎志功.基于基尼系数的Web社区稳定性度量[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8):4567-4569.
-
8李军,邓达.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1):37-40. 被引量:1
-
9戴雅楠.虚拟社区的传播特征浅析[J].东南传播,2009(6):106-108. 被引量:6
-
10周桂林.论消费者信任视野下的电子商务虚拟社区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14-15.
-
1孙福万.关于学习的八个观点[J].中国远程教育,2004(10X):72-72. 被引量:3
-
2钱云祥.教学研究,其实就这么简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4,0(12):55-57.
-
3谭自豪.班主任工作点滴[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4):155-155.
-
4徐小红,薄平平.基于利他行为心理解读图书馆工作的效用——以江西图书馆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34(2):66-69. 被引量:2
-
5新发现[J].东西南北,2015,0(5):7-7.
-
6王刚,欧阳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研究的必要性分析[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9):1-5. 被引量:1
-
7王振强.引领特殊行为的“连环三问”[J].中国学校体育,2011,30(3):44-44.
-
8薛飒旻.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反映“父母过度期望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的案例研究[J].考试周刊,2015,0(77):173-173.
-
9张磊.教师如何处理与高三学生的关系小议[J].现代交际,2010(8):115-115.
-
10陈正辉.利用“移情忧伤”激发利他行为的公益广告策略研究[J].新闻大学,2009(2):125-131.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