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2期99-101,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9
-
1唐小兵.《(千万不要忘记)的历史意义—关于日常生活的焦虑及其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179页.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
2胡敏中.论日常生活和日常认识[J].求是学刊,2000,27(3):35-38. 被引量:5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页.
-
4卢卡奇 徐恒醇 译.《审美特性》第1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前言”第5页.
-
5《张爱玲文集》,第四册第172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
6王又平.《世纪性的跨越—近二十年小说创作潮流研究》,第98页,第104页,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室,1998年10月.
-
7刘震云.磨损与丧失.中篇小说选刊,1991,(2).
-
8池莉.《也算一封回信》[J].中篇小说选刊,1988,(4).
-
9隋岩.世纪之交的平民化文学创作倾向[J].文艺评论,1999(5):43-5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61
-
1陈祖英.论“新写实小说”的悲剧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1):96-97.
-
2秦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婚姻家庭变革[J].抗日战争研究,2004(3):181-200. 被引量:20
-
3刘希云.论刘震云小说的艺术张力[J].德州学院学报,2005,21(1):45-48. 被引量:1
-
4吴培显.生活观的超越:"新写实"意义重估[J].理论学刊,2005(4):112-116.
-
5汤伟丽,汤景泰.欲望表现中的迷失——论当代市民小说的大众性[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2):110-112.
-
6黄发有.短篇小说为何衰落?[J].南方文坛,2005(3):4-9. 被引量:4
-
7王卉.刍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日常化写作[J].理论导刊,2005(6):78-80. 被引量:3
-
8朱志荣.论马克思实践美学观的价值[J].广东社会科学,2005(4):89-94. 被引量:3
-
9周保欣.“现实”的规避与欠然[J].人文杂志,2006(4):91-96.
-
10李筱翎.论新写实小说的情感叙事——以《不谈爱情》、《风景》、《单位》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28-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8
-
1刘卫东,邵瑞霞.张爱玲的“荒凉”意识与西方现代派文学[J].华文文学,2004(2):75-78. 被引量:2
-
2张伯存.征婚广告:从私人话语到公共叙事[J].当代作家评论,2004(4):149-156. 被引量:3
-
3王乐忠.中国消费文化探析[J].东岳论丛,1999,20(1):53-57. 被引量:12
-
4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文学评论,1999(2):5-19. 被引量:117
-
5丁帆,何言宏.论二十年来小说潮流的演进[J].文学评论,1998(5):49-60. 被引量:48
-
6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J].文艺研究,1998(3):22-31. 被引量:72
-
7饶朔光.关于当前电影创作的思考[J].当代电影,1998(1):20-28. 被引量:20
-
8文启湘,高觉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转换——消费需求的成长及其方略研究[J].消费经济,1999,15(6):7-10. 被引量:4
-
9肖浩辉.加强消费文化研究提高消费文明[J].消费经济,1994,10(6):9-11. 被引量:13
-
10如何加强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和引导(座谈会发言摘要)[J].消费经济,1994,10(6):22-28. 被引量:7
-
1剑男.诗歌中的日常生活和它的社会基础[J].长江文艺,2016(6):141-143.
-
2张立群,张颖.新诗形式的变动与历史分析——以1958年“新民歌运动”为例[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1):16-19.
-
3欧阳毛荣.汉赋特性与赋体今用[J].九江学院学报,2008,27(4):74-77.
-
4梦海.感受大海[J].现代交际,2000(2):52-53.
-
5众奕.所谓“揭秘”其实是混淆视听[J].新湘评论,2015(3):25-25.
-
6李波.我的班级我的“兵”[J].上海教育,2009(11):56-57.
-
7程立海.另辟蹊径柳暗花明--回应“向我看齐”[J].思想理论教育,2008(2):91-92.
-
8潘振声.小兵进行曲(组歌)[J].早期教育(上半月),2000(11):17-17.
-
9张坤.风风雨雨少年班[J].华人时刊,1998(11):3-8.
-
10段芸.以伦理评人事——评《三国演义》创作中的思维方式[J].社会科学家,2007,22(S1):99-10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