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针对几种典型的变形模型,通过可发现性分析,从理论上指出了监测网中各观测元素的作用。
出处
《武测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6,共6页
参考文献1
-
1卢冈.变形模型的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研究[J]测绘学报,1987(04).
同被引文献6
-
1芮孝芳,凌哲,刘宁宁,梁霄.新安江模型的起源及对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32(4):1-5. 被引量:40
-
2刘金涛,宋慧卿,张行南,陈喜.新安江模型理论研究的进展与探讨[J].水文,2014,34(1):1-6. 被引量:50
-
3李琪,文康.地貌单位线通用公式中动力因子—流速计算的研究[J].海河水利,1989(1):6-12. 被引量:17
-
4李致家,李兰茹,黄鹏年,李巧玲.流域分块对汇流参数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4):283-288. 被引量:7
-
5陆旻皎.关于新安江模型河网蓄水消退系数规律的建议[J].水力发电学报,2016,35(9):1-6. 被引量:7
-
6李致家,梁珂,阚光远,李巧玲,姚成,张珂.新安江模型中河网汇流参数Cs的一种计算方法[J].水科学进展,2016,27(5):652-66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5
-
1李致家,臧帅宏,刘志雨,徐杰,董鹏飞,马亚楠.新安江模型中河道汇流方法的改进[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3):189-194. 被引量:17
-
2龚珺夫,陈红兵,朱芳,李永凯,崔明,李致家.新安江模型在资料匮乏的长江中下游山区中小流域洪水预报应用[J].湖泊科学,2021,33(2):581-594. 被引量:18
-
3王怀军,张建云,王国庆,曹蕾,潘莹萍,冯如.中国中小河流气候和下垫面与产汇流过程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21,41(1):109-120. 被引量:6
-
4童睿轩,吴勇拓,王春阳,李致家,杨子菁,黄迎春.基于自相似河网结构的中小流域蓄量消退系数计算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1(2):17-25. 被引量:1
-
5肖杨,臧帅宏,李巧玲.基于XAJ-DCH模型的五强溪库区洪水预报研究[J].人民长江,2023,54(4):23-29.
-
1齐良锋.大坝坝体水平变形模型研究[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4):290-293. 被引量:1
-
2陆付民.时间水位因子模型在大坝变形分析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6):488-491.
-
3唐丽云,杨更社,赵涛,彭景.重力坝坝体水平变形模型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32(2):193-197. 被引量:4
-
4谢碧云,马能武.三峡升船机及临时船闸高边坡岩体变形分析[J].人民长江,1999,30(8):11-13. 被引量:3
-
5陆付民.顾及时间和水位因子的卡尔曼滤波法在大坝变形分析中的应用[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392-394. 被引量:3
-
6陆阳洋,高庄平,朱俊高.湿化变形对斜心墙堆石坝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3):64-68. 被引量:5
-
7Jiann-Shiun Lew.Parameter Variations of Identified Model for Static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Arch Dam[J].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16,10(8):894-900.
-
8任德记,田斌,周建军.隔河岩电站进水口1998年监测资料分析[J].人民长江,2000,31(7):30-32. 被引量:4
-
9游涛,赵利平,程永舟,李青峰,曹周红,韩小锐,范倩倩.波浪在岸滩上的变形模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3):65-69. 被引量:1
-
10任德记,张超峰,尚泽宇,刘页清.万家寨大坝水平变形分析[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04,28(3):52-55. 被引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