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视野》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Theoretical Horizon
同被引文献48
-
1黄应绘.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4(1):18-21. 被引量:7
-
2朱启贵.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与国民核算发展[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2):5-13. 被引量:17
-
3曹学勤,赵春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J].财经科学,2003(S1):378-380. 被引量:3
-
4孟建民.中国企业效绩评价研究(上)[J].财政研究,2004,20(7):2-6. 被引量:5
-
5周长城,陈红.中国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2004(5):71-72. 被引量:14
-
6浙江大学卡特中心课题组.中国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经济,2003(21):48-50. 被引量:2
-
7王慧君.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5(2):17-26. 被引量:3
-
8李林杰,郭彦锋.对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21(07S):34-36. 被引量:25
-
9张芙桦.2004年浙江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监测报告[J].浙江统计,2005(6):4-6. 被引量:2
-
10韩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的调查[J].改革,2005(10):5-11.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8
-
1周亚莉.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评价模型探讨[J].云南社会科学,2006(4):68-71. 被引量:17
-
2席恒,张晓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指标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J].江海学刊,2007(3):112-116. 被引量:8
-
3席恒,胡宗焕,张晓宁.基于合作收益的新农村建设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3):27-31. 被引量:2
-
4席恒,张晓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指标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7(9):8-12.
-
5苏英顺,杨小玉.构建学习型农村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7,8(2):1-4. 被引量:1
-
6肖宏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发展研究,2014,31(9):27-34. 被引量:32
-
7陈友华.全面小康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学术前沿,2017(9):80-89. 被引量:7
-
8王关区,刘小燕.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39(3):176-18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7
-
1郭迎锋,张永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水平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8,0(35):102-107. 被引量:1
-
2崔新明.关于鲁西南绳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西北人口,2007,28(2):37-40.
-
3孙维丰,王冕,陈立文,王亚辉.学习型社区建设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36(2):67-72. 被引量:3
-
4席恒,张晓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指标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J].江海学刊,2007(3):112-116. 被引量:8
-
5席恒,胡宗焕,张晓宁.基于合作收益的新农村建设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3):27-31. 被引量:2
-
6肖云,卢苏娟,李然,刘安长.新农村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7,20(3):35-39. 被引量:5
-
7席恒,张晓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指标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7(9):8-12.
-
8赵欣,赵明.清水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37(2):261-265.
-
9况敏,秦建斌.江苏村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与检验[J].乡镇经济,2008,24(8):12-16. 被引量:1
-
10崔浩.地方政府与大学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作机制及动力研究——基于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29(8):26-33. 被引量:2
-
1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决定[J].当代农村,2005(4):5-12.
-
2我国走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半路程[J].辽宁经济统计,2010(1):41-41.
-
3蔡昉,陆旸.以潜在增长率确定增速目标[J].中国经济报告,2015,0(1):30-32. 被引量:5
-
4肖金成,高国力.海峡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基本思路[J].发展研究,2008,25(10):14-19. 被引量:3
-
5字如钧.改革创新加快发展 为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J].云南农村经济,2003(4):28-31.
-
6王自力.差别准备金率:也是一种创新[J].银行家,2004(4):17-17. 被引量:2
-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J].内蒙古工作,2004(6):45-46.
-
8王广信.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的力作——读《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评价体系研究》[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5(4):64-64.
-
9王艳,张茹艳.边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之思考——以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例[J].北方经贸,2007(2):114-117.
-
10迟树功.发展县域民营经济 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3(5):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