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
被引量:
6
The Vit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ies and Universiti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 ,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回归生命 ,是当代德育深入现代本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德育质效 ,让生命在德育中充满生长力量、让德育过程充满生命活力的问题 ,就坚持生长性、促进德育目标的反思和建构 ,坚持生化性、重视德育内容的整合和选择 ,坚持主体性、促发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 ,坚持生成性。
作者
顾瑾
机构地区
盐城师范学院高教所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年第2期3-6,共4页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工作
德育目标
德育方法
德育内容
生命精神
人本主义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1
杜威 傅统先(译).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139.
2
艾四林.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J]
.求是学刊,1995,22(5):4-9.
被引量:47
3
埃利希·诺伊曼.深度心理学和新道德EM3[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4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初探[M].,1993..
5
李大健.
高校基层单位经常性德育工作的考核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4(4):69-70.
被引量:5
6
刘献君.
德育研究要回到基本问题[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1):62-63.
被引量:3
7
康全礼.
普遍伦理与大学德育[J]
.江苏高教,2003(1):91-93.
被引量:3
8
彭未名.
德育之为德育——大学德育研究的前瞻性评述[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1):3-7.
被引量:19
9
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万俊人.
普世伦理及其方法问题[J]
.哲学研究,1998(10):43-50.
被引量:70
2
王柯平.
普世伦理对话的原则构想[J]
.哲学动态,2001(7):7-9.
被引量:4
3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0.
4
鲁洁 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95).
5
向培风.智慧人格武汉[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66.
6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A].见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72-575.
7
赵详麟 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46,349.
8
Hare, R. M. "Adolescents into Adults", In Hollinsed., Aims in Education P. 52.
9
TerryPage, G. and Thomas I.B.,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The AnchorPress Ltd., P. 197.
10
Rowntree, D., Adictionnary of Educationa, The Pirman Press, Bath, 1981, P. 127.
共引文献
98
1
阎国忠.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般比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6):24-36.
被引量:2
2
张立成.
杜威政治哲学中个人与社会关系探析[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3):46-48.
被引量:2
3
白屯.
营造以学生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新环境[J]
.教育探索,2008(2):109-110.
被引量:1
4
胡沫,东建广.
从人的生活世界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学跃迁[J]
.河北学刊,2007,27(1):78-81.
被引量:2
5
朱家有.
德育:在创新中走向和谐[J]
.文教资料,2006(35):55-56.
6
曾汉君.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效性探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08(8):1-2.
被引量:3
7
徐卓婷.
从孔子的德育思想悟教师的生态德育[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34-36.
8
陈丽英,潘建华.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的理论构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30-31.
9
宋振文.
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有效性评析[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162-164.
被引量:1
10
岑国桢,王丽,李胜男.
6~12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4,27(4):781-785.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28
1
刘秀伦,杨雯.
高等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4):85-87.
被引量:3
2
王志强,沈文华.
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与对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7):74-76.
被引量:11
3
高凌飚.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02-106.
被引量:325
4
周玉龙.
构建求真务实的学校德育评价体系[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44-45.
被引量:4
5
唐晓育.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创新的时代回应[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0):62-64.
被引量:5
6
王燕华.
特征 反思 理念——探索大众化教育下高校德育创新理念[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5):87-89.
被引量:3
7
吴潜涛,杨丽坤.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的回顾与思考[J]
.道德与文明,2005(6):37-43.
被引量:24
8
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
9
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7.
10
雅斯贝尔斯;邹进.什么是教育,1991.
引证文献
6
1
姚明.
红色旅游:大学生德育的第二课堂[J]
.中国德育,2006,1(12):64-65.
2
魏大璋.
德育教学必须由独白走向对话[J]
.中国林业教育,2007,25(1):72-74.
被引量:2
3
李晓元.
德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4):36-38.
被引量:8
4
赵春霞.
生命视角下德育创新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5):71-72.
被引量:1
5
李慧.
生命关怀: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J]
.科教文汇,2009(34):101-101.
6
杜春梅.
论人本化德育体系的构建路径[J]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98-10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成祖松,宋洪生.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价值[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136-138.
被引量:6
2
张秀春,沈妍.
大学生德育失效的归因与对策[J]
.唐山学院学报,2008,21(3):110-111.
被引量:1
3
张慧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话式教学探讨[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1):117-119.
被引量:8
4
张慧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观探微[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3):69-71.
被引量:2
5
白天宇.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5):122-123.
被引量:1
6
李翠兰.
高师院校大学生体育社会化模式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1):112-113.
7
张茜秋,成祖松.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向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84-186.
被引量:4
8
张晓琳.
大学生社会化视阈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效性探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138-140.
被引量:5
9
成祖松,张跃华.
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互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9):112-113.
10
王浩.
激励是拨动学生心弦之手[J]
.教育教学论坛,2013(26):39-40.
被引量:1
1
顾瑾.
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5):84-87.
被引量:16
2
李文.
试论语文教学中生命精神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0(S3):53-53.
3
周宏扬.
给语文教育一点精神[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0(11):77-78.
4
郑爱莲.
新世纪高校思想教育的理念变革[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1,0(11):15-15.
5
李梅华.
把生命精神注入英语教学[J]
.上海教育,2000(8):60-61.
6
薛燕.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0(3):116-116.
7
祝旭东.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育的生命[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5):31-33.
被引量:5
8
戴陈华.
《听听那冷雨》中的审美价值[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4,0(11):34-35.
9
吕茂峰.
语文教学,你要到哪里去?——兼谈语文教学的“序”[J]
.山东教育,2004(26):16-17.
10
杨慧.
地方童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利用[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0(5):46-48.
被引量:4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