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世外桃源”之变奏——新文化运动前澳门文学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鸦片战争之前澳门文学中的“西学中源”思路除开文化优越感的体现,也是面对西洋新知保持文化自尊、缓解心理震撼的需要;同较为开放的“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思路,“西学中源”只是为了解决融入“万国”背景和固守“中国”传统之间的两难处境,但在现实中并不具备左右逢源的实用效果;鸦片战争的“现代性入侵”把弱肉强食的“文明”做为“科学”的基石,又把这种片面的“科学”做为唯一的合理尺度向外推销,想使被侵略的国家忽略甚至遗忘这种“文明”与“科学”背后的罪恶;过于偏向人文学的道统在时代精神面前无法再支撑起国家与民族的自信。
作者 王韬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列文森 郑大华 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4页,第496页.
  • 3漆永祥.《论西学东渐与乾嘉学术之关系》[J].[北京]《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11-11.
  • 4颜元.《颜元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1页.
  • 5崔国因.《出使美日秘日记:卷9》[M].[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版.第390-391页.
  • 6清雍正.《大义觉迷录:卷1》[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