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5年第3期150-151,共2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7
-
1迈克尔.萨沃德,何文辉.罗尔斯和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3):106-112. 被引量:9
-
2陈家刚.参与式预算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2):52-57. 被引量:61
-
3贾宇琰.前沿·经典·准确——《协商民主译丛》出版[J].出版参考,2007(05X):42-42. 被引量:1
-
4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33页.
-
5乔舒亚·科恩.《协商与民主合法性》,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主编.《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第50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
6李凡.《从新河镇的公共预算改革看中国人大改革的路径》,收录于李凡编.《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2006/2007》,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3页.
-
7罗豪才主编.《软法与协商民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8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27页.
-
9罗尔斯 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308页.
-
10尤尔根·哈贝马斯.《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A].载尤尔根·哈贝马斯.《包容他者》[C].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9-284页.
二级引证文献25
-
1沈云霞.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刍议[J].党政干部学刊,2013(7):24-26.
-
2李艳霞.协商民主语境下中国参政党的“三信”[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19-22.
-
3吴艳春.我国政党协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析[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3):30-35. 被引量:1
-
4吴晓林,张翔.共识中的差异:国内协商民主研究的理论格局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66(4):183-189. 被引量:11
-
5方刘松,丁瑜.近年来国内协商民主研究的三个“深化”[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5(1):33-37.
-
6刘伟.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3):31-39. 被引量:3
-
7何大海,张春莹.辩证融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新趋势[J].未来与发展,2015,36(6):13-17.
-
8李敏,李伟民.基层政协提升协商民主实效的路径思考[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6(4):27-29.
-
9孙德海,方世南.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与话语建构的学理分析[J].探索,2015(6):56-62. 被引量:1
-
10赵竹茵.中国中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发展趋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3(6):123-128. 被引量:1
-
1汪丁丁.立法与自由[J].财经,2004,0(10):18-19.
-
2康贵民.中国反腐的国际印象[J].瞭望,2006(48):42-43.
-
3资讯[J].留学,2016,0(20):22-25.
-
4Contributors[J].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9,2(4):179-180.
-
5何影.聚会[J].学习之友,2016,0(12):17-17.
-
6李险黎.不一样的名片[J].中国边防警察杂志,2013(9):63-63.
-
7俞立中.做一名富有时代精神的教师[J].少先队活动,2009(15):4-5.
-
8梁海斌.党的民主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12).
-
9本刊编辑部.编者絮语[J].清华法学,2008,2(2):5-5.
-
10鲁漫漫.“老虎班”的人[J].山西老年,2005,0(2):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