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3S期27-28,共2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同被引文献17
-
1杨德权,郭磊.基于VES生产函数的要素使用效率测度——1980~2002年中国资本和劳动力使用效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70-172. 被引量:7
-
2王亮,孙绍荣,李世珣.科技原创力评价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3):49-52. 被引量:9
-
3陈利华,杨宏进.我国科技投入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30个省市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7):55-59. 被引量:14
-
4江激宇,李静,孟令杰.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趋势:1978—2002[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13-118. 被引量:60
-
5孙毅,单继宏,周一真,林云.县域科技进步评价体系及测评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8):147-151. 被引量:11
-
6朱团钦.湖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5,21(10S):83-84. 被引量:7
-
7梁俊芬.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综述[J].云南科技管理,2005,18(6):60-62. 被引量:4
-
8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 被引量:277
-
9张道海,何有世.江苏省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6,22(4):83-85. 被引量:10
-
10康梅.投资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与经济增长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2):153-160.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18
-
1王斌,孔翠翠.山东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1):21-22. 被引量:5
-
2朱雪珍.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以苏州市为例[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110-112. 被引量:8
-
3陈景华.科技竞争力研究综述[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6):64-67. 被引量:3
-
4徐贻军,王赞新.湖南农业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协调性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566-569. 被引量:2
-
5殷克东,卫梦星.中国海洋科技发展水平动态变迁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8):144-154. 被引量:33
-
6陈朝芬,何方也,于冷.长三角地区种植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6):1470-1475. 被引量:1
-
7闫敏伦,葛仁福,孙晓松.影响高校科技实力的主要因素[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6):30-33. 被引量:1
-
8王继顺,闫敏伦,葛仁福.基于因子分析的统计实务毕业生成绩综合评价[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1):40-43. 被引量:3
-
9王成,王继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学生成绩综合评价[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26-30. 被引量:17
-
10郑健蓉,董建忠.山西省科技竞争力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科技,2011,26(3):7-8. 被引量:2
-
1葛虹,逄守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实证分析[J].中国统计,2003,18(3):18-19. 被引量:9
-
2李岩.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5):89-91. 被引量:9
-
3孙自保,李萍,冯平.西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主成份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18):86-87. 被引量:4
-
4唐家龙.京津沪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对天津的启示[J].天津经济,2009(10):22-25. 被引量:2
-
5冯燕奇,唐洁,聂巧平.我国高技术产业化的主成份评价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11):29-32. 被引量:3
-
6杨永志,赵伟.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想演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0-85. 被引量:4
-
7周太忠.信息学:市场和法[J].管理观察,1994,0(2):60-60.
-
8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本特点[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9):91-91.
-
9张占平.知识与恐慌[J].审计月刊,2006(8):57-57.
-
10甄燕.江苏废除损害公平竞争的优惠政策[J].政策瞭望,2014(2):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