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2005年第4期35-36,共2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同被引文献17
-
1王伟,庄祥吉.国际反避税的主要措施及对我们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4(3):52-55. 被引量:3
-
2闵一宗.外资避税,流失了我们多少财富[J].检察风云,2003(23):10-13. 被引量:4
-
3王鹏.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4):12-14. 被引量:9
-
4王世春,叶全良.“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对华反倾销对策性研究[J].财贸经济,2005,26(5):59-64. 被引量:29
-
5朱青.国际税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6陈友伦,陶红,胡晓平.外商投资企业利用“两免三减”进行避税的问题与对策[J].涉外税务,2000(8):58-59. 被引量:2
-
7何瑶.电子商务国际避税问题及中国的对策[J].税务与经济,2001(4):24-26. 被引量:12
-
8王顺林.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研究[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2):24-33. 被引量:14
-
9任秀春.谈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策略与反避税措施[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65-66. 被引量:3
-
10赵健.跨国公司避税“良策”——转让定价[J].税收科技,2003,0(12):49-5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印中华,田明华.国际避税问题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5(12):8-13. 被引量:2
-
2印中华,田明华.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5(12):50-54. 被引量:2
-
3李晓君.外商投资企业“两免三减”税收优惠政策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05Z):293-293.
-
4田明华,印中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中可能存在的倾销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06(5):13-16. 被引量:1
-
5印中华,田明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与倾销关系问题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6,8(4):71-74.
-
6田明华,印中华.试论跨国公司转让定价中可能存在的倾销问题[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6(11):37-4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
1张露丹.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避税的现状和影响[J].中国商界,2010(1):25-26. 被引量:1
-
2张国平.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问题评析[J].金陵法律评论,2006(2):121-129. 被引量:2
-
3谭虎.外商投资企业避税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7,26(2):49-51. 被引量:3
-
4杨田华.国际避税问题初探[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1):43-45. 被引量:2
-
5闻坤,闻采.外资企业无形资产转让定价与监管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0(2):55-62. 被引量:3
-
6张倩文.国际避税与反避税——兼论国际反避税的新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8(5):52-53.
-
1胡硕叶.免二减三与避税激励[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3):44-45. 被引量:1
-
2庄晓燕.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10(1):51-53.
-
3安勇,裴金仙.存款保险制度下的道德风险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1X):257-257. 被引量:1
-
4戚媛,时晓.关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思考[J].税务纵横,1994(5):15-16.
-
5国家出台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规定[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10):13-13.
-
6存量房贷利率打7折执行难[J].时代金融,2009(4):7-7.
-
7高金平.用10%的增长换取50%的抵扣[J].对外经贸财会,2002(10):40-40.
-
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退税有关问题的批复[J].中国税务,1995(6):47-47.
-
9李莺歌.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法律规制[J].当代法学,2002,16(2):146-148. 被引量:2
-
10张晓君.略论滥用国际税收协定[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14(4):4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