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性的寓言:王安忆与上海怀旧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现在被认为经典之作的张爱玲1943年写的小说《封锁》中,上海这座作为半殖民地中国资产阶级现代性缩影的城市,陷入了停顿之中。当读者通过有轨电车进入这个繁忙的、不眠的远东商业中心时,虚幻与现实在介入与体验城市的方式上融为一体。在故事的开头,城市的进程看起来几乎是预定好的、稳固的和理性的,就像有轨电车的铁轨,在阳光下闪耀着,
作者
张旭东
机构地区
美国纽约大学
出处
《中国学术》
2000年第3期122-161,共40页
关键词
王安忆
虚幻
现代性
故事
张爱玲
怀旧
小说
读者
体验
开头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1
1
肖云.
浅论新时期市井小说及其文化视角[J]
.时代文学,2009(14):5-6.
被引量:2
2
丛晓峰.
新时期市井小说的审美价值[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5):36-39.
被引量:3
3
孙侃.
上海之刺[J]
.上海文学,2012(4):75-82.
被引量:1
4
万燕.
解构的“典故”——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新论[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5(3):50-55.
被引量:15
5
南帆.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
.小说评论,1998(1):66-73.
被引量:80
6
吴义勤.
崩毁的“象牙塔”——评马瑞芳“新儒林”长篇系列[J]
.当代文坛,1997(3):30-33.
被引量:4
7
陈思和,王安忆,郜元宝,张新颖,严锋.
当前文学创作中的“轻”与“重”——文学对话录[J]
.当代作家评论,1993(5):14-23.
被引量:23
8
丁帆.
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解构期[J]
.小说评论,1988(2):3-8.
被引量:12
9
王琳.
女性经验与女性叙事——解读《长恨歌》、《游行》、《守望空心岁月》[J]
.当代文坛,1996(3):12-16.
被引量:5
10
唐鑫.
新时期市井小说的得与失[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341-3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3
1
邱单丹.
寻找消逝的记忆——读王安忆的《长恨歌》[J]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2):79-85.
2
柴平.
结缘与解缘的世界——王安忆小说的交往叙事解读[J]
.学术探索,2005(2):141-144.
3
柴平.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抗拒——王安忆小说的时间意识解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5):103-106.
4
陈瑜.
上海故事的讲法:《长恨歌》的弄堂叙事[J]
.人文杂志,2007(3):100-104.
被引量:5
5
曾军.
观看上海的方式[J]
.人文杂志,2009(3):113-119.
被引量:2
6
张冀.
论《长恨歌》的叙事策略与海派承传[J]
.文学评论,2010(6):62-68.
被引量:4
7
陈溪.
反思“反思的怀旧”——《长恨歌》作为“反思的怀旧”的意义与缺憾[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3):1-4.
8
俞洁.
上海城市的当代解读——评王安忆的两个长篇:《长恨歌》与《富萍》[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68-71.
被引量:1
9
杜昆.
转型期知识分子小说中启蒙话语的新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4):113-118.
10
张艳虹.
当代上海市井小说的家庭叙事:从传统到现代[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5):83-8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张公善.
呼唤体悟性的智慧批评——对国内研究王安忆《长恨歌》的反思[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61-66.
被引量:2
2
曾军,柳青.
叙事中的风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6):89-98.
被引量:9
3
曾莹.
漂泊的浮萍——解读双重线索交织下的《富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7):98-99.
4
董欣.
从文本操作角度谈《长恨歌》的民间历史意识[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0(6):32-33.
5
周玮昆.
试论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上海书写[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3):44-45.
被引量:1
6
林春城,王凌云.
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与上海民族志:以王安忆的《长恨歌》为个案[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3):127-134.
被引量:2
7
杨静.
王安忆小说的电影改编——以《长恨歌》为例[J]
.焦作大学学报,2019,33(4):16-19.
8
任宇欣.
21世纪以来王安忆《长恨歌》研究综述[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0(4):47-53.
被引量:1
9
毛金灿.
温儒敏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1):233-243.
被引量:1
10
黎莹婧.
读者填补与诠释作品的自由被剥夺?——试析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叙事策略[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3):142-146.
1
郭颜柯.
怀旧面纱下的忧虑——被误读的《长恨歌》[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5):79-82.
被引量:1
2
旷新年.
“上海怀旧”与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J]
.艺术评论,2010(5):22-29.
3
陈斯拉.
论文学中的“上海怀旧”[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3):140-144.
被引量:1
4
翁云晓.
王安忆与上海怀旧——《长恨歌》中对上海的追忆性寻找[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1):52-54.
5
卡洛琳·李.
想清楚你要什么和为什么要[J]
.意林,2011,0(6):6-6.
6
毛利.
一枚钻戒[J]
.中外文摘,2012(22):69-69.
7
陈白子.
步行街纪行——写在张家港[J]
.雨花,1996,0(4):77-78.
8
吴茂林.
中国制造的虚幻与现实[J]
.IT经理世界,2009(23):14-14.
9
曹圣华.
虚幻与现实——谈《乞力马扎罗的雪》象征手法的运用[J]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1):18-21.
被引量:2
10
陈计会.
煤[J]
.散文诗世界,2009,0(4):75-75.
中国学术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